分享

先槛、大逢之山即乐浪、大连之山

 钟离绝遐之万语 2015-06-10

先槛、大逢之山即乐浪、大连之山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禹所积石。

“先槛、大逢之山”,历来无注解,不知何许地;困扰多年,和现在的地理位置始终无法对号。藏经本记为“光槛、大逢之山”,把“先”刊为“光”。这应该是打开僵局的唯一线索。

过去,在破解《大荒西经》时,也曾遇到这种问题。如“吴女巨天门”,藏经本作“吴姬天门”;“黄女巨之尸”,藏经本作“黄姬之尸”。“ 女巨”、“姬”二字皆为形近而疑似之字;在两字之间,必有字形相近之本字,因古本模糊而误传。于是找到了“女叵”,问题豁然开朗。“吴女叵天门”即敖包天门、鄂博天门,在大荒之西,海岛之中,就是英格兰的巨石阵;为颛顼之曾孙、老童之孙、黎武夫之子嘘,“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时所建。其年代与功用,已为现代科学所验证,确系天文设施无疑。而“黄女巨之尸”则为“黄女叵之尸”,即黄帝之妻雷祖,又称黄道婆。

现在,我们又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在“先”、“光”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形近的本字呢?我们发现:“老”字的甲骨文和“先”、“光”极为相近;如果“老”字模糊,就会疑似“先”或“光”字。

而“槛”则可读为lan(蓝、褴),         (老、考)   (先)   (光)

《正韵》:与“栏”、“滥”通。这样,“老槛”就读为老栏,即老岭、乐浪,正是东北地区东南与朝鲜北部之古国,在夏代之前既已存在,为龙山文化类型。

“大 逢”则应为“大连”之误刊,因为在环渤海地区,古今无大逢之山,而有大连。此大连为《秦本纪》中的大廉。“皋陶生大费,是为伯益;伯益生大廉、若木”。若 木居秦山,继伯益之业;大廉居东,是为鸟俗氏。鸟俗氏即鸟谷氏,夏代称薄姑,其民东迁南洋者,居波谷山;到达美洲称鸟谷、青丘之地,嬴民之国;到达非洲之 一支,则称为布尔人——亳人。

大 廉又写为大连,生于吉林省通化地区之大连川,长而居东为鸟俗氏;大连之山环渤海地区,与后世之渤海国大体相当。因此,《大荒西经》说:“河、济所入,海北 注焉”。黄河,古称白水;大禹治水后,称为河水。清人郝懿行引满洲人福星保说:“黄河入海,复出塞外,注翰海;翰海地沙碛,盖伏流也。”如果准确叙述,则 应为:黄河古时入海——流入鄂陵湖、扎陵湖;又北流注于大泽,即今蒙古之戈壁大沙漠。夏时大泽千里,后经商代大泽百里,到了周代则为“流沙千里,积羽千 里”的翰海了。这样的经历,并不是化为伏流——潜流,而是改道,如《海外北经》所说:“河水出(昆仑)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入渤海(此渤海为西北之小渤 海——笔者),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应为即东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黄 河和济水都注入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就是今碣石山。碣石——因积石山上有立石如碣,而同音另名。大禹导河水,凿龙门,把凿下的大量石料运到渤海倾 倒,成为积石之山。在“先槛、大逢之山”——乐浪、大连之后,紧接着说“其西有禹所积石”,说明该地区在碣石之东,地理位置吻谷;同时也证明这个地区和大 禹有直接关系。墨家弟子随巢子说:“禹生于碣石之东”,就是同样道理。乐浪、大连之故地,原是大禹的故乡;若问大禹诞生地?东北吉林有集安,鸭绿江边大禹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