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湿剂—清热祛湿{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二妙散}

 Earls360 2015-06-11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二妙散}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二妙散}

【方剂】: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者。]

【加减】:若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热重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胁痛明显者,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方解】: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三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退。

 

【方剂】:八正散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木通;滑石、栀子、炙甘草、大黄各12g;汤剂加灯心草6g。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加减】:若方苦寒清利,凡淋证属湿热下注者均可用之。若属血淋者,宜加生地、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以化石通淋;膏淋,宜加萆解、菖蒲以分清化浊。

【方解】:方中滑石、木通为君药。滑石善能滑利窍道,清热渗湿,利水通淋;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萹蓄、瞿麦、车前子为臣,三者均为清热利水通淋之常用品。佐以栀子仁清泄三焦,通利水道,以增强君、臣药清热利水通淋之功;大黄荡涤邪热,并能使湿热从大便而去。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清热、缓急止痛,是为佐使之用。煎加灯心草以增强利水通淋之力。

 

【方剂】:三仁汤

【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薏米18g,半夏15g。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茵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加减】: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加藿香、香藿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方解】: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综观全方,体现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方剂】:甘露消毒丹

【组成】:滑石30g,黄芩15g,茵陈20g,石菖蒲15g,川贝12g,木通12g,藿香10g,连翘10g,白蔻仁10g,薄荷10g,射干10g。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加减】:若黄疸明显者,加栀子、大黄清泄湿热;咽颐肿甚,加山豆根、板蓝根等以解毒消肿利咽。

【方解】: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木通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热毒上攻,颐肿咽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合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利咽止痛。纵观全方,利湿清热,两相兼顾,且以芳香行气悦脾,寓气行则湿化之义;佐以解毒利咽,令湿热疫毒俱去,诸症自除。

 

【方剂】:连朴饮

【组成】:川连3g,厚朴6g,石菖蒲3g,制半夏3g,香豉9g,栀子9g,芦根60g。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加减】:腹泻重者,加白扁豆、薏苡仁以渗湿止泻。

【方解】: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共为君药。石菖蒲芳香化湿而悦脾,半夏燥湿降逆而和胃,增强君药化湿和胃止呕之力,是为臣药。栀子、豆豉清宣胸脘之郁热;芦根性甘寒质轻,清热和胃,除烦止呕,生津行水,皆为佐药。诸药相合,清热祛湿,理气和中,清升浊降,则湿热去、脾胃和而吐泻止。

 

【方剂】:当归拈痛汤(拈痛汤)

【组成】:羌活15g,防风10g,升麻3g,葛根6g,白术3g,苍术10g,当归10g,人参6g,炙甘草15g,苦参6g,黄芩3g,知母10g,茵陈15g,猪苓10g,泽泻10g。

【功效】: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加减】:若脚膝肿甚,加防已、木瓜以祛湿消肿;若身痛甚者,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

【方解】:方中重用羌活、茵陈为君。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茵陈善能清热利湿,《本草拾遗》尚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两药相合,共成祛湿疏风,清热止痛之功。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分别从除湿、疏风、清热等方面助君药之力。佐以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本证湿邪偏胜,所用诸除湿药性多苦燥,易伤及气血阴津,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发散风湿与利湿清热相配,表里同治;苦燥渗利佐以补气养血,邪正兼顾。

 

【方剂】:二妙散

【组成】:黄柏15g,苍术15g。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属湿热下注者。]

【加减】:湿热痿证,加稀莶草、木瓜、萆解等祛湿热,强筋骨;湿热脚气,宜加薏米、木瓜、槟榔等渗湿降浊;下部湿疮、湿热疹,妇女带下,加败酱草、红藤、甘草、薏米以清热除湿。

【方解】: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入姜汁调服,取其辛散以助药力,增强通络止痛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