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

 Earls360 2015-06-11

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

【方剂】:川芎茶调散

【组成】:薄荷24g,川芎12g,荆芥12g,细辛3g,防风5g,白芷、羌活、炙甘草各6g。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头痛等属风邪所致者。]

【加减】:若属外感风寒头痛,宜减薄荷用量,加苏叶、生姜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外感风热头痛,加菊花、僵蚕、蔓荆子、以疏散风热;外感风湿头痛,加苍术、藁本以散风祛湿;头风头痛,宜重用川芎,并加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等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方解】: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两侧及巅顶),故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及齿),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服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亦为佐药之用。综合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清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方剂】: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9g,甘草6g,川芎6g,当归6g,白芍6g,细辛2g,羌活、防风、黄芩各3g,石膏6g,白芷3g,白术3g,生地3g,熟地3g,茯苓3g,独活6g。

【功效】: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颜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等属风邪初中经络者。对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热痹者,可加减用之。]

【加减】: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等清热之品,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原方有“如遇天阴,加生姜七八片;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的用法。。

【方解】:方中重用秦艽祛风通络,为君药。更以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加强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语言与手足运动障碍,除经络痹阻外,与血虚不通养筋相关,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血,故伍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是为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本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方剂】:小活络丹

【组成】: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各18g,乳香,没药各6g;酒送服。{本方宜丸剂}

【功效】: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及从骨神经痛、肩周炎以及中风后遗症等属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者。]

【加减】:

【方解】:方中川乌、草乌大辛大热,长于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共为君药。天南星辛温燥烈,善能祛风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风痰湿浊,为臣药。佐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并使经络气血流畅,则风寒湿邪不复留滞;地龙性善走窜,为入络之佳品,功能通经活络。以酒送服,取其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药势,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使。诸药合用,可祛除留滞于经络中之风寒湿邪与痰浊、瘀血,使气血流畅,经络宣通,则诸症可愈。

 

【方剂】:牵正散

【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各10g,温酒送服。

【功效】:祛风化痰,通经止痉。

【主治】: 风中头面经络。口眼喎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加减】:初起风邪重者,加羌活、防风、白芷等以辛散风邪;病久不愈者,加蜈蚣、地龙、天麻、桃仁、红花等搜风化瘀通络。

【方解】:方中白附子辛温炽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为君。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合用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止痉,共为臣药。用热酒调服,以助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以为佐使。药虽三味,合而用之,力卖专而效著。风邪得散,痰浊得化,经络通畅,则喎斜之口眼得以复下,是名“牵正”。

 

【方剂】:玉真散

【组成】:天南星、防风、白芷、羌活、白附子各10g。

【功效】: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破伤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属于风邪袭于经络者。]

【加减】:本方祛风化痰之功较强,而解痉之力不足,运用时常加入蜈蚣、全蝎、蝉蜕等以增强角痉定搐之力;若痰多,加贝母、竹茹以化痰。

【方解】:方中白附子、天南星善于祛风化痰,并能解痉定搐,共为君药。羌活、防风、白芷之辛散,以散经络中之风邪,导风邪外出,共为臣药。外风引动内风,故以天麻熄风止痉,为佐药。以热酒或童便调服,取其通经络、行气血之功,为佐使。本方祛风、化痰、止痉三法兼备,标本兼治,寓止痉于疏散之中,共奏祛风化痰,定搐止痉之功,并有消肿止痛之效。

 

【方剂】:消风散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g,木通、甘草各3g。

【功效】: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痛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加减】:若风热偏盛而见身热、口渴者,宜重用石膏,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而兼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湿;血分热重,皮疹红赤,烦热,舌红或绛者,宜重用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

【方解】:痒自风而来,止痒必先疏风,故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之辛散透达,疏风散邪,使风去则痒止,共为君药。配伍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为湿邪而设;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是为热邪而用,以上俱为臣药。然风热内郁,易耗伤阴血;湿热浸淫,易瘀阻血脉,故以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灭”之意为佐。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为佐使。诸药合用,以祛风为主,配伍祛湿、清热、养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顾扶正,使风邪得散、湿热得清、血脉调和,则痒止疹消,为治疗风疹、湿疹之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