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20考研进行时-第99天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1-31

 第十五章 治风剂

一、概念 

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药为主,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二、适应范围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病证。平息内风剂,适用于内风所致病证。


三、配伍规律 

应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感邪的轻重以及病邪的兼夹等不同情况,分别配伍祛寒、清热、祛湿、祛痰、养血、活血之品。


四、分类 

分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两类。


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清风病之属内、属外。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息;内风治宜平息,而忌用疏散。但外风与内风之间,亦可相互影响,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亦可兼感外风,对这种错综复杂的证候,应分清主次,或以疏散为主兼以平息,或以平息为主兼以疏散。

(2)宜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相应的配伍,如兼寒、兼热、兼湿,或夹痰、夹瘀等,则应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以及活血化瘀等法配合运用,以切合具体的病情。


六、具体内容

(一)疏散外风剂

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细辛 羌活 防风 黄芩 石膏 白芷 白术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 独活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辛芷芎芍二地当,术苓石膏黄芩草,风邪初中经络康。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方义】

1.重用秦艽祛风通络,为君药。

2.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加强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

3.熟地、当归,白芍,川弯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苓清热,是为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本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为“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


【加减应用】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等清热之品,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原方有“如遇天阴,加生姜煎七八片;如心下痞,加枳实同煎”的用法,可资参考。


【注意事项】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可使用。


川芎茶调散


【组成】薄荷叶 川芎 荆芥 细辛 防风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方歌】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炙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用法】不宜久煎,食后,茶清调下。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功用】疏风止痛。


【方义】

1.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

2.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

3.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李东垣谓“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本草纲目》卷14);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并能宣统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4.服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亦为佐药之用。

5.综合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6.汪昂说:“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


【加减应用】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多有兼夹。若属外感风寒头痛,宜减薄荷用量,酌加苏叶、生姜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外感风热头痛,加菊花、僵蚕、蔓荆子以疏散风热;外感风湿头痛,加苍术、藁本以散风祛湿;头风头痛,宜重用川芎,并酌加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等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注意事项】导致头痛的原因很多,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头痛,均不宜使用。


玉真散


【组成】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各等分


【方歌】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方义】白附子、天南星善于祛风化痰,并能解痉定搐,共为君药。羌活、防风、白芷之辛散,以散经络中之风邪,导风邪外出,共为臣药。外风引动内风,故以天麻息风止痉,为佐药。以热酒或童便调服,取其通经络、行气血之功,为佐使。


【配伍特点】本方祛风、化痰、止痉三法兼备,标本兼治,寓止痉于疏散之中,共奏祛风化痰,定搐止痉之功,并有消肿止痛之效。


真枪实练


(1)风中经络,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者,治宜选用(1993-51)

A.地黄饮子

B.大秦艽汤

C.小活络丹

D.活络效灵丹

E牵正散


(2)组成药物中含有当归、白芍、生地、熟地的方剂是(2000-145.)

A.大定风珠

B.大秦艽汤

C.消风散

D.百合固金汤


(3)治疗风邪初中经络宜用(2005-98)

A.天麻钩藤饮

B.小活络丹

C大秦艽汤

D.玉真散E.消风散


(4)大秦艽汤中用以凉血、清热的药物是(2008-50.)

A.石膏、黄芩、生地

B.石膏、知母、生地

C.黄芩、赤芍、生地

D.黄芩、赤芍、知母


(5)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熟地黄的是(2009-155)

A.大秦艽汤

B.地黄饮子

C.阿股鸡子黄汤

D.大定风珠


(6)大秦艽汤中配伍白芷的主要用意是(2012-53)

A.祛风散邪

B.祛风止痉

C.散寒除湿

D.散寒痛痹


(7)大秦艽汤与消风散均具有的治疗作用是(2015-155)

A.祛风清热

B.益气健脾

C.养血活血

D.燥湿化浪


(8)风邪初中经络,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治宜选用(2017-33.)

A.牵正散

B.消风散

C.小活络丹

D.大秦艽汤


(9)川芎茶调散遣药组方的主要理论根据是(1991-144)

A.外风宜散

B.内风宜息

C.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

D.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答案与解析

(1)B,该证为民邪初中经格证,治宜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其中要注意的是牵正散,是主治风中头面经格之证,表现为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这两个要仔细区别开。


(2)BD.本题考的是各方方药的组成。大定风珠中无当归、熟地;消风散中无白芍、生熟地。


(3)C。大秦艽汤为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为“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


(4)A.本考的是大秦艽的组成及配伍,生地清些凉血、养阴生津,黄芩清热燥湿,石膏辛寒泄热,三药合用,治疗风邪郁而化热者。


(5)AB.本题旨在考察对常用方剂大秦艽汤、地黄饮子、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的掌握情况。上述四方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地黄”,其中大秦艽汤与地黄饮子中配伍的是熟地黄,阿胶鸡子黄汤与大定风珠中配伍的是生地黄。


(6)A。此题旨在考查大秦艽汤的配伍应用。


(7)AC。此题旨在考查治风剂的主治。


(8)D。此题旨在大秦艽汤的治法。牵正散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歪斜。消风散功疏风养血,清热除湿,治疗风疹、湿疹。小活络丹开功效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治疗风寒湿痹。


(9)AC。川芎茶调散是治疗外风的方剂之一,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因此在遣方用药的时侯首先要辨是外风还是内风,外风则应疏散,而上受后当祛风,即用风药;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的方剂是大秦艽汤、消风散和独活寄生汤。


编辑:什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