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与药剂——中国创意产业观察 核心提示 我与创意产业结过缘,捣鼓过广告公司,涉猎过平面设计、网站建设,曾经结识过不少创意人士,也介入过创意产业园的打造及参与编制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不妨深入地谈一下关于中国创意产业一家之言、一时之见,与大家分享。为了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创意产业,我将围绕创意产业的发展要素“3T”、发展历程的“3+”,发展现状的“1招”,发展前景的“1线”,加以展开,一一论述。
一、发展要素:“3T” 开宗明义,几个概念必须先厘清。 第一,创意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或创新的意识。现实生活,人们将创意与创新对等起来,其实是混淆概念:创意是人的意识,是一种思想;创新是人的实践,是一种行动。两者虽不能对等,却有内在联系,一般而言,有创意的人往往就是具备创新的能力。 第二,创意产业是什么?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简而言之,就是创意的商业化运用。创意产业就是想让产品由“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进化,从而实现其溢价的目的。 第三,创意阶层是什么?创意阶层就对产品进行“艺术化创造”的人群。其实,这种“艺术化创造”并未一定就是创新,也可以是一种复古,但无论是创新与复古,都一定具有独创性的特性。 要谈创意产业,必须要强调人的先决因素,这个人不仅要有技术含量,更有要其个人主见——创意。比如生产一个陶瓷碗,之前的生产就是实现一个盛饭的功用,一条机器生产线就能完成,而现在的生产却要附加很多东西,既要有陶瓷艺术的体现,又要有餐饮文化的体现,甚至还要有手感舒适度和个性化定制的考虑,实现这些附加的元素也就实现产品的溢价能力,这是一条机器生产线无法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群体——创意阶层来主导或辅助加以实现。也就是说,创意经济必然促成创意阶层的诞生。 对此,全球智库创始人理查德·佛罗里达教授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不仅论述了创意阶层,更是提出了创意经济的发展“3T”要素:第一个“T”是技术(Technology)、第二个“T”是人才(Talent)、第三个“T”是宽容(Tolerance)。 对照“3T”,中国不缺技术,“上可嫦娥奔月,下可蛟龙入海”,更不缺人才,既是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又有中西合璧的“海龟派”,可谓人才济济,独独缺的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人类精神,美国人文作家房龙专门著述《宽容》一书,提倡这种可贵的精神。没有“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是形成不了个人的“主见”,没有“主见”的人是很难具备创意的。因此,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只有宽容才形成一个开放性、多样性、自由化的社会,才能让人使用技术,发挥个人的想象,实现“创意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