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冈石窟

 西窗听雨 2015-06-12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早上起来,上了内蒙大通道,走了不远就到了白音查干,自此转上通往山西的高速公路,告别了美好的大通道。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在一阵阵的小雨中我们离开了内蒙古。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进入山西,天好了起来。我们在大同下了高速,前去游览著名的云冈石窟。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从距今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开始开凿。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说起来,北魏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鲜卑也是发源于山林,成长于呼伦贝尔草原。公元386年,在云中、盛乐,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鲜卑拓跋氏原本风俗淳朴,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草原人也实在,这一信奉就彻底皈依,造出名震天下的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石窟来,成为留给后世子孙的瑰宝。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的主要洞窟有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的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多躯。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您说了,那么多的洞窟都是佛像,单调不单调啊?不单调,每个洞窟都不一样,行家会从宗教历史人文艺术以及风格上讲起,草根只能从大概齐说起。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比如这第一窟,中央雕出了两层方形塔柱。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而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这两窟现在都成了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还有这第三十九窟,整个一座佛塔雕在里面,建筑构件雕刻准确,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国早期佛塔的重要资料。


说起中国的古代建筑,大家可能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始建于……。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见到的东西十有八九都是后修的。怎么会呢?怎么不会?中国的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好坏不论,保存起来是非常地不容易。风雨雷电都有可能造成破坏,所以随坏随修。这一修不当紧,你敢保证后世修补的人,不鼓捣上点儿当时的时尚元素?因此始建于明代的房子,最后看到的是清代的模样,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小修小补弄多了,保不准就来个中期改款,要是一把火烧了,重建还不得上个全新的设计?所以只能说:始建于……

 

而石头的么,没坏一般人也就没必要增加什么时尚元素了,那年头没有水泥粘结剂之类的,修改只能是往下凿材料,给增加时尚元素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实在喜欢新潮,全新开凿就是了。因此北魏时代的真房子真塔早已不复存在,而这个石楼石塔,就成了研究北魏建筑形象的最好资料了。

 

 
这是云冈的第三窟,比较特别,是云冈最大的一座石窟,中间一尊坐佛高10米,也是云冈最大的一座佛像。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两边侍立的菩萨也各高6米,这是佛左手边的菩萨。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这是右手边的菩萨。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三位个个体态丰腴。

 

那说这个窟特别,特别之处在哪里?特别之处在于,这么空空洞洞的一个最大洞窟,就这三位,并且风格同其他造像不同,个个体态丰腴。

 

就这三位?住的是最大的洞窟,是不是太奢侈了?佛均居住面积那得多大啊?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没错啊!所以有了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再俯看芸芸众生,心情自然是不错地,心一宽体自然也就胖了。

 

(另一种说法是此三尊佛像雕凿于唐代,唐人喜欢丰腴美人,所以造像体态丰腴。此一说,跟草根的说法不同,大家可以自行判断一下哪一个更接近事实。草根自己觉得草根的说法跟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比较有说服力)

 

 
从第十六窟至二十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这是十六窟,正中主像释迦像,因风化和山中水的侵蚀,已经残破不全了。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内满雕千佛,居住面积实在不能跟第三窟那三尊佛像相比。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这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往往作为云冈石窟的标志出现在各种图片画册上。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其实这个窟原本也跟其它石窟一样,带有前面的门廊什么的,然而据说大约在辽代以前就已崩塌,造像便完全露天了。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这一曝光,立刻使其知名度大增,一下子让这个石窟成了云冈所有石窟的代言人。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佛在一千年前就告诉我们,要想出名,一定要有足够的曝光率。所以现在大小明星逢个事儿都要拼了小命去露上一脸,就是听了佛说的。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看来我佛就是慈悲指点众生,搞不明白只能怪自己悟性太差,草根悟性这么好说不定哪天被我佛收为弟子也未可知。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下面问大家一个问题,山西什么最多?什么?煤?恭喜你答对了。这不,连菩萨都出来为山西的特产代言了。佛祖为感谢山西人民为其造像,特意请形象最好的菩萨出面代言,这一袭黑纱,瑞的是纯煤打造。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不过山西人民觉得以“尘”事烦扰菩萨,虽说没有太大的不敬,终归是不妥,于是把对面的大同煤矿迁了远点儿,紧邻的109国道也改了个线。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离开云冈石窟,在大同市里吃过下午饭,开车前往太原。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出了大同,道路两边就断断续续开始出现了长城遗址,土垒的城墙以及烽火台。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这段长城遗址主要应该是明代长城,其中有内长城,也有外长城。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明朝的时候,大同是九边重镇之一,而所谓“宣大”的“大”,指的就是大同。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明朝初年,为了对抗蒙古的残余势力,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拱卫新的京都,又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当年的烽火台或者叫箭楼如今早已残破不堪,只剩一座座土墩子了。不过这种景象正是草根喜欢的,比起北京八达岭长城,更能勾起草根的远古幽思,将来一定要约几个同好来爬一爬。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山西历来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与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发生战斗的战场。到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后,山西正好位於北京的外屏位置,因此这里的高山峻岭肩负起保卫京城的责任。当时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山西,在军事国防上成了要地,涌现出了无数著名将领。

 

锐志东北行 <wbr>—— <wbr>云冈石窟
 
傍晚,我们越过崇山峻岭,到达太原。

 

其他请看:

锐志东北行 —— 一路狂奔到沈阳        锐志东北行 —— 哈尔滨的足迹

锐志东北行 —— 丹顶鹤的踪迹          锐志东北行 —— 夕阳下的扎龙

锐志东北行 —— 翻越大兴安岭          锐志东北行 —— 奔向呼伦贝尔

锐志东北行 —— 到达满洲里            锐志东北行 —— 浩瀚的呼伦湖

锐志东北行 —— 呼伦贝尔草原          锐志东北行 —— 敖包、草原、遗迹

锐志东北行 —— 大兴安岭              锐志东北行 —— 苦尽甘来

锐志东北行 —— 从草原到沙地          锐志东北行 —— 云冈石窟
锐志东北行 —— 总结表彰大会

 

其他请看:

香港:米奇水花巡游                        河内细节(一)走进越南

第一次去美国(一)—— 踏上美国的土地     第二次去美国(一)—— 去看棒球赛

底特律机场看人、看车、看飞机之旅          美国日志(一)芝加哥机场的红墙

美国人都开什么车(上)                    美国人都开什么车(下)

锐志东北行 —— 一路狂奔到沈阳            阎锡山故居

三亚行 —— 亚龙湾                        锐志祁连行之一 —— 一路向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