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名留守儿童之死是一记响亮耳光 安徽商报

 okxso 2015-06-13

6月9日晚,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又见中毒悲剧,又见留守儿童,发生在贵州毕节的4名儿童集体中毒身亡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除了事件本身的惨痛外,“毕节”也是一个非常醒目的关键词,这件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三年前同样发生在毕节的5名男童因中毒死亡在垃圾箱的悲剧。

  贵州毕节如一个被诅咒之地。 2013年12月,5个孩子在放学路上被农用车碾死;2014年4月,毕节曝出小学生被教师性侵案,此案至少涉及12名女生。

  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地区,毕节地区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似乎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痛点。当悲剧再次重演,如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曾经关于制度救济的信誓旦旦上,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来自制度范围内的救济是如何失灵的?是否真正做到过逐一排查,一对一帮扶?如果有,这四个孩子是如何成为漏网的悲剧?更值得审视的是,在公共承诺与现实兑现之间的差距,到底隐匿着什么样的治理之殇?四个孩子已经成为永远的殇痛,追责从悲剧本身而言已于事无补,而追责的价值在于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它需要严苛的问责,更需要细致的制度补救。

  这不是贵州毕节一个地方的悲剧。根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也达3500万。他们的境遇或许不至于如这四个孩子般糟糕,但是,一个温暖而完整的家,却依然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他们不应成为社会被遗忘的群体,更不应成为悲剧的无辜牺牲者。

□光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