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服的繁华与寂寞

 苏迷 2015-06-13
戏服的繁华与寂寞


 







 一件戏服从设计、画样、选料、染色、开料、印花、配线、刺绣、篦浆、裁剪、成衣再到最后的钉扣子、装水袖等,耗时颇久。



 张斌正在院子里进行手工染布。

 真丝布匹上每一只精细的鸟、一枝花都增添了戏曲演员在台上流动的华美。

在老屋子里,他忙碌的身影一刻不停,或帮客人试戏衣,或给绣娘提出修改意见,甚至自己上绷架一试身手。
  大沐文/图

  苏州阊门下塘街仍保持人家尽枕河的风情,安静的石板路偶闻人语。这里也是曹雪芹笔下“红尘中一等富贵风流之地”。顺着河流走,绕到崇安里五号,便能看见斑斓的朱门。这座老宅是个戏服制作工坊,主人张斌出生于1987年,已是戏曲界知名的戏服制作人。
  院中清幽,木楼梯吱嘎作响。楼下厢房内挂着精致绝美的缂丝团扇,出自张斌亲姐姐之手,而张斌则负责戏衣的设计及整体把握。楼上还有三位绣娘埋头用精细的丝线刺绣。
  明代,苏州统领天下时尚,服装更是如此,并出现了“苏式”“苏意”等词汇。随着明万历年间昆曲的盛行,苏州戏衣制作也崛起,并一直流传至今。因酷爱戏曲,张斌投身于戏服制作。真丝布匹上每一只精细的鸟、一枝花都增添了戏曲演员在台上流动的华美。欣赏并全力促成那心底的美境,对他来说是一种幸福。在老屋子里,他忙碌的身影一刻不停,或帮客人试戏衣,或给绣娘提出修改意见。
  张斌在大学主修服装设计专业。有着年轻人新思想的他却衷心陶醉于传统文化。他从故乡杭州来到苏州,就是为了学习戏服制作。年少的他,常醉心于家人唱的越剧曲调中,那婉约柔媚的声音在幼年的心灵泛起涟漪,年少之际又爱上了昆腔皮黄。
  对于戏服制作人而言,张斌钻研京剧戏衣更多些。他说京剧的衣箱系统比较完善:所有宽袖子的戏衣,如花脸、老生的蟒袍,小生的褶子,青衣的女披都放在大衣箱;所有小袖衣服,如武生的打衣、大靠、箭衣等都放二衣箱。一个剧团衣箱的完备也表示班底的厚实。
  戏曲服饰特别讲究,一丝一毫都错不得。行当、花样、样式甚至是细致到一根线和戏衣颜色的搭配都得细心琢磨。所以,张斌有时候格外累。虽如此,却仍乐在其中。
  由于工序繁杂,从事戏服制作的手艺人已经日益减少。“传统的衣服制作都有'篦浆’这一工序,就是把刺绣反面用浆糊拉平,使其不容易拉坏且有光泽。但我们穿的衣服早就不使用这方法,唯有戏服制作中还保留了这一工艺。”张斌如是说。
  一件戏服从设计、画样、选料、染色、开料、印花、配线、刺绣、篦浆、裁剪、成衣再到最后的钉扣子、装水袖等,耗时颇久。但一件成衣也只是数千元,利润很低。
  从言谈中能感受到眼前的张斌乐观豁达,执着于自己所爱并持之以恒,但也免不了隐忧:“这里聘请的是工资较低的绣娘,但绣娘的老年化相当严重。她们岁数在增长,却后继无人。当然戏衣制作会用到许多方面的手艺人,不仅绣娘如此,其他也是。”
  闲暇之余,张斌也会票戏。正因懂戏,所以更了解演员的要求。他曾说,传统的手艺需要老师父带进门,但以后的路得靠自己走。戏衣便是最好的例子,他会融入自己的想法。
  聚光灯下,一桌二椅,戏衣衬托演员的天然俊美,而演员赋予戏衣生命。巾生的戏衣清雅,有的绣着俊逸的绿竹,有的则是寒梅;闺门旦的戏衣也是与之相宜。张斌近来忙着制作《春江花月夜》这部新戏的服装。这出戏将于六月上演,他将该剧的戏服拿出过眼,紧接着又匆忙赶赴上海。
  舍不得离开放满戏衣、缂丝团扇的老屋。这一针一线都体现苏州原本该有的气韵——水做的城市,奢靡也不声张。戏衣上刚绣的一朵牡丹,这是风尘里的精致。要的,就是一抹胭脂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