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板成指(899001)和三板做市(899002)两大指数近期持续调整。6月10日、11日,两大指数连续两日收于1800点下方,创下近三个月新低。新三板的投资风险让疯狂的投资者回归理性,后续政策成为左右市场的重要因素。 被称为“90年时的A股,00年时的房地产”的新三板,自2014年下半年起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宠儿,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均将目光投向此处,特别是在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两大指数推出之后,新三板的投资热情更是能够通过数字的变化来直观体现。 在繁荣背后,风险也在不断积聚,“乌龙指”、违规交易开始浮出水面,证监会的介入更是让投资者加速回归理性。监管加码之后,投资者开始期待政策的扶持,不再“任性”的新三板能否如预期般成为价值洼地,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任性”不再 截至6月1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2568家,总股本达到1200.63亿股,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热情依旧,而在二级市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目前,新三板已经推出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两个指数,两者的起始点位均为1000点,首个报价日均为2015年1月5日。 通过指数化的表现,新三板的投资热情得到直观体现。从K线图上看,上述两个指数在开始报价后均呈现快速上行的态势,4月7日,三板成指报2134.31点,成交41亿元,三板做市指数最高报2673.17点,成交41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此之后,两者均出现明显调整。6月12日收盘,三板成指报1742.70点,三板做市报1806.94点,分别较4月7日的高位下调18%和32%。与此同时,两者的成交量也分别萎缩至4.32亿元和2.59亿元,与此前的火爆可谓“天壤之别”。 事实上,三板做市指数自6月8日便跌破1800点,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而这一点位也被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是重要的整数关口。申万宏源认为,在缺少政策引导的情况下,行情将继续窄幅震荡。 曾经火爆一时的新三板基金,也在本轮调整中“受伤”。据国泰君安披露的新三板私募产品净值显示,有10只产品的净值低于1.0元(非实时数据)。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大多数新三板基金都挣着钱,部分浮盈甚至超过了200%。 监管加码与政策红利“断档” 事实上,对于新三板市场的转“冷”,与监管加码分不开。 就在4月7日,因华恒生物股票涉及被“中山帮”对敲股价操纵,全国股转公司决定对“中山市广安居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市八通街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山市三宝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账户、“谭均豪”等4个账户采取限制证券账户交易3个月的监管措施。 5月份,“史上最严监管风暴”吹向新三板,当天,三板做市指数权重股红豆杉及贵州首批三板挂牌、做市企业东方科技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至此新三板被证监会调查公司达12家。 6月5日,股转系统又向券商发出通知,要求严查三板垫资开户,杜绝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的情况发生。据了解,目前新三板的投资门槛为500万元,而垫资开户的情况“禁而不止”。 对此,齐鲁证券认为,股转系统对待新三板市场是抱着长远发展与小心呵护的态度,对待任何可能影响市场稳定的行为都会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必将采取相关措施。 而对于未来的投资选择,民生证券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新三板市场,同时深入甄选并逢低布局政策调整后的潜力股。 与此同时,投资者则更多地期待政策红利的继续推出。有基金投资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新三板产品的收益主要来自制度性溢价,制度溢价只能持续1-2年。随着参与者增多,交易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一溢价会逐步消失,之后仍要依靠没挂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来取得投资收益。” 有新三板个人投资者更是直言:“如果今年新三板不能推出转板、分层等政策,以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我们在三板上的投资没有任何预期可言。”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董事长杨晓嘉近期撰文指出,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创新,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新三板的创新空间将会更大。新三板今年在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头戏还是实现市场分层,其目的是实现差异化管理。(老虎财经 龚俞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