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一种哲学史写法

 简易乾坤 2015-06-15

另一种哲学史写法


[摘要]哲学的历史也可以通过哲学家的历史来探究,而后者是通过一些被人们铭记的事情来说明,这些事情通常是高贵而符合道德的,但有时也是卑鄙可笑的。

另一种哲学史写法

思想者肉身往往遭到忽视,最为极端的例子应该是海德格尔讲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他出生,他思考,他死去”。我们当然不会否认哲学史应该探讨概念的演变以及展现独特的思想,用黑格尔话说是“思想着的理性”。但是,不管是“思想着的理性”,还是“思想者的理性”,如果不过于高蹈的话,有时还真不得不把眼光转向思想者自身的生活。

英国哲学家西蒙·克里切利认为“哲学的历史也可以通过哲学家的历史来探究,而后者是通过一些被人们铭记的事情来说明,这些事情通常是高贵而符合道德的,但有时也是卑鄙可笑的”。克里切利选择从死亡视域来讲哲学家历史可能有这样的诉求———思想并无法脱离肉身的存在,而死亡恰恰是肉身最为确凿的证据;另外,“哲学就是死亡的练习”的看法广为流传,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也的确多多少少思考过死亡问题,这样有助于作者通过死亡来介绍哲学思想。不过,在《哲学家死亡录》所介绍的190位哲学家中,也有对“哲学就是死亡的练习”进行嘲讽的,17世纪法国思想家拉罗什富科说,“哲学家们并非像他们声称的那样坚信死亡不是祸事。他们体验痛苦是为了以生命来建立不朽的声名”。他所攻击的哲学式的死亡理想,源于苏格拉底在《斐多篇》的形象。如果说,恩培多克勒跳身埃特纳火山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神未免可笑,那么苏格拉底的死如蒙田所说的应该“是悲壮的”。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个哲学高峰之后,怀疑主义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对死亡泰然的态度,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哲学家。从古代到近代,尽管哲学家的死亡方式千奇百怪,但几乎看不到他们在死亡面前有丝毫的惊慌失措。不说古罗马塞内卡那触目惊心的死亡过程,在被尼禄赐死之后他先割脉,接着又喝下毒药,最后被蒸汽憋死,就说近代哲学家洛克临死前的坦然和安详也足以让人佩服———“我活得够久了,感谢上帝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生,但归根到底,生活是庸俗乏味的”。然而,20世纪的哲学家就没能这样,他们很多人在年老时表示自己从未思考过死亡的事,德里达为平息死亡的恐惧,“深深沉浸于亡魂鬼怪的幽冥之说”———“非正常哀悼”能让死去的朋友一直与我们同在。不过,福柯倒是在知道死期将至后复兴了古代哲学家的死亡体验,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也不仅仅是一种思想,86岁高龄的他在告别朋友海因里希·佩泽特时说,“没错,我大限将至”。

对于死亡的态度,克里切利明确表示赞同伊壁鸠鲁的“四个疗法”,这种“无神论”的死亡观应该比较适合不再相信灵魂、彼岸的现代人。至于,贯穿古代到近代的“灵魂说”在《哲学家死亡录》中很少被提及。其实,即使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笛卡尔,也都还在为灵魂存在做论证。

《哲学家死亡录》沿用一般哲学史的分期,表明作者所说“哲学史可以通过哲学家历史来探讨”,并不是完全拒绝对哲学思想演变的思考。比如,在讲普罗提诺时说,“哲学家与死亡的关系上出现了决定性的转变,这种转变预示了基督教的崛起……部分原因是普罗提诺的哲学有一种柏拉图式的倾向,即强调不朽之灵魂与必死肉身的分离”——— 这可以看作对尼采《善恶的彼岸》第一章几则语录的运用;在讲帕斯卡尔时说,“信仰不能哲学化”思想从保罗、奥古斯丁,经帕斯卡尔到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以及西蒙娜·薇依,类似的思考并不少见,当然都是点到为止。

《哲学家死亡录》最值得称赞的应该是其通畅、明白的行文,作为海德格尔的研究者克里切利可以用这样简单一段话来谈论《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很厚,也出了名的晦涩,但它的基本思想极其简单:存在就是时间。就是说,对于一个人来说,存在就意味着暂时存在于从生到死之间。存在就是时间,而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我们死去,时间便结束了。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做到一个真实的人意味着什么的话,那就是不断地把我们的生命投射到死亡的地平线上”。有时,他也开一下玩笑:“罗尔斯哲学生涯的顶峰是1999年被总统比尔·克林顿授予自由勋章。但他的书不大可能成为克林顿继任者的睡前读物”。

尽管克里切利是在复兴另一种哲学史写法,但他也未免太过喜欢搜集各种有八卦之嫌的材料了。作为一本通俗哲学书,跟大家所熟知的《哲学的慰藉》、《尼采的锤子》相比,《哲学死亡录》呈现出了哲学史的面貌,而且往往在片言只语之间能勾勒出对问题的思考。如果拿《哲学死亡录》跟《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起阅读,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文/孙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