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知识】书法艺术鉴赏六谈(二) ■李相国

 人比九月黄花 2015-06-15



书法艺术鉴赏六谈


(二)


妙 在 传 情 达 意



书法为何能传情达意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中国的汉字。汉字是方块字,并且是图式的;二是毛笔。“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因为笔软就可以创造有方有圆、有粗有细、有干有湿、有虚有实等笔墨的丰富性,为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可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象形文字,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把当时各种现象表达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地运用象形手段已不足以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字法得以创造。尽管汉字在不断地创新和丰富,但是其中蕴含的象形精神是不朽的。


  书法之所以区别于写字,主要是写字为了实用,是语言的工具,文字的记载。而书法是供人观赏的,它通过笔墨形式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美感。评判一件书法作品水平的高低,既要看点画、结体、章法、笔法和墨法等技术水平的高低,更要看它能否通过笔墨的形式语言传情达意。并且还要由此衡量这件书法作品所具备的品格高低。而写字只要书写规范,易于辨认就能实现其功能。


  “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书家自身的性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真伪、善恶、美丑,人的性情有厚道、轻薄、率真、虚伪、庄重、诙谐等。人们希望获得的是真诚、善良、美好,这符合所有人的内心诉求;书法艺术可以通过点、线、面和字法、章法、墨法组成的笔墨语言,抒发这种美好情感。书家自身的性情,有一些先天遗传的因素,更重要的还需要后天的陶冶和培育。每个书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性情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真、善、美的普世崇尚品格和迥然不同的个人性情都会逐渐养成。书家通过“中得心源”可以内化出不同的笔墨语言,写出真我。


  “意”就是书家在自然生活中,人的感官通过时空轴线,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反映到大脑中,从而有了形形色色的原始印象,通过心灵感悟以及艺术化的抽象、提炼、取舍、转化,最终以笔墨形式表现出来,把在自然生活中得到的美感转化成书法艺术的高雅意境,这便是书法艺术传情达意的神奇之处。当然不同个体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是不同的,因而可以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最终形成心灵的共振、身心的愉悦,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经典书法作品,集中体现了古代大家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美感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欣赏,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中传达的美好情感,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字经过艺术家之手能够实现这种神奇的功能,因此书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国粹。


  王羲之的潇洒优雅,颜真卿的忠正崇高,杨凝式的横风斜雨,黄庭坚的耿直纵逸,徐渭的宽博野逸,傅山的天风海浪,王铎的气贯长虹,黄宾虹的山野林泉,林散之的仙风道骨,都是书家传情达意的典范。我们欣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就能感受到他放旷达观的情怀,就能领略到看惯江上春去秋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学习这些经典作品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点画、结构、章法的摹写上了,而是更多地感受那扑面而来的人文情怀。


(待续)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