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粵語語法規則總結

 红夫子 2015-06-16
粤语语法与现代标准汉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词句顺序、虚词、副词、部分形容词、助词及其放置方式上,复杂而不可缺或的语气助词也是粤语的一个特色。尽管粤语与普通话在这些语法方面上有明显差别,但主体语法基本相同,都是主-谓-宾式语言,都属于分析语,总体仍有60%以上相似之处。

倒装
定语后置
粤语习惯上将修饰词放在主词后面,相对普通话来说,形成了所谓的倒装词语结构,例如北方汉语的“公鸡”在粤语中是“鸡公”,而“椰青”指“青椰子”。

这种把定语置于主词之后的语法在壮侗语及越南语中均广泛存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汉语方言基本都有这种情况。有学者认为这是上古汉语的残留,文言中就有定语后置句,北方河南亦有山名为鸡公山。

状语后置
粤语通常把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副词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后,有时甚至放在句末,如:

位置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动词之后 食多啲。 多吃一些。
唔该晒你。 非常感谢你。
畀晒佢哋。 全部给他们。
形容词之后 好睇得滞(滞,解作超过)。 太好看了。
佢又系衰得滞。 他也太次了。
高过头冇用嘅。 太高了没用的。
句末 畀多三蚊添。 再给三块钱。

同素逆序词
粤语有不少词汇的字序都跟普通话相反,例如“秋千”在粤语中是“千秋”、“夜消”(俗写“夜宵”)在粤语中是“消夜”(俗写“宵夜”),“拥挤”在粤语中是“挤拥”,“要紧”在粤语中是“紧要”。语言学家一般将这类词汇称为“同素逆序词”、“同素反序词”或“反序构词”,令一些人误以为粤语颠倒了原有字序,其实这类词汇当中,有不少都是普通话将字序颠倒,反而是粤语保留了古代用法。例如“紧要”,早见于朱熹(1130-1200年)所著《论语集注》:“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要紧”一词在古籍之中反而出现不多。“消夜”更早见于方干所作唐诗《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夜消”一词则要迟至清代才出现,暂时首见于吴敬梓 (1701-1754) 《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三人点起灯来,打点夜消。”至于“拥挤”及“挤拥”,均见于明代古籍。不过粤语词汇之中也确有颠倒字序的例子,例如“千秋”作游戏解,似未见于古籍,但“秋千”一词则十分常见。《隋史遗文》(1633):“半天落下秋千,香裈尽露;绕地滚来蹴踘,媚眼横流。”

倒装句式
这种倒置情况亦产生许多特殊句式,例如北方话中“怪不得”,粤语写成“唔怪得”“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又如北方话中“我先走了”;粤语中为“我行先”。

趋向动词
粤语趋向动词直接接宾语,而现代标准汉语不用。

粤语趋向动词的用法[12]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习惯差异
我哋谂住晏昼去街。 我们想下午到街上去逛。
我们想下午去逛街。 现代标准汉语不能用“去街”这种用法
佢话嚟我度。 他说他要到我这里来。 嚟我度 vs 到我这里来

并列动词体
粤语可以用两个并列动词构成一个动词体,把“紧”、“咗”、“完”、“过”、“下”加在两个并列动词中间。现代标准汉语必须把相应词或对译词放在单一动词的前面或者后面。如“休下息”、“学紧”,在现代标准汉语中分别为“休息一下”、“正在学习”。

“有”+动词
粤语广泛使用“有”+动词的语法结构,表示强调。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我有睇。 我已经看过了。

量词特别用法
量词在粤语中有特定的用法。

量词用作定冠词
粤语量词可直接加在名词之前作句子成份,量词之前不需要指示代词或数词限定,起到类似于冠词的语法作用,类似英语中的"the"或法语的"le"/"la",例如: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语法作用
本书几好睇。 (所讨论的或眼前见到的某本)书很好看。 特指
部车正啊! (眼前所见的某辆)车棒极了! 特指
佢嗒咗抽菩提子。 他偷吃了(谈话者双方都知道的某串)葡萄。 特指
我把声沙嗮。 我的嗓子完全沙哑了。(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喇起块面 绷起脸(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扽下只鞋 把鞋磕一下(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量词替代指属助词
粤语习惯用量词替代指属助词如“的”“之”等,但这样的量词在句子中起的作用仍然是指示物品所属的。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逻辑意义 备注
我支笔 我的笔 属于我的笔。(“我”是笔的所有者) 笔的量词是“支”
佢部车 他的车 属于他的车。(“他”是车的所有者) 车的量词是“部”
你个书包。 你的书包 属于你的书包。(“你”是书包的所有者) 书包的量词是“个”

副词句
在比较句法中,粤语是“你高过佢”,而普通话会说“你比他高”。粤语说“你大过佢”,现代标准汉语说“你比他大”。这是比较贴近古时的汉语语法,在闽南语也有相同的句式,如“你较水伊”(你比她美)。近年来,由于受标准汉语影响,这情况也出现改变。“你比佢大”、“阿哥比阿妹高”这种现代标准汉语的语法,也逐渐被粤语吸收。在一些副词上,如“先”字,粤语亦习惯把动词之后,例如“你先走”在粤语要说成“你行先”。

语气助词
粤语语气助词在语句意味的表达上有非常重要的语法作用,语气助词丰富,使用尤其复杂,有单式、二覆叠式、三覆叠式和多覆叠式等形式:

单式
“啦”/“喇”(了、已经,亦于祈求人做事时用;分1声和3声,特定情况下发音会不同,放在句尾用)、
“咗”(了,句中或句尾都适用)
“?”(啊,另有“已经”之意,通常跟“啦”)
“咁”(读阴上声时解作这样,读阴去声时解作这么)
“咩”(一为“乜嘢”之略,解作“什么”;另有“是吗?”之意)
“喳”(只是、而已)
“啩”(我想、吧,猜的)等:
“得喇。”(读1声时解作“知道了”,3声时解作“知道了”或“完成了”)
“系咩?”(是吗?)
“系啩。”((我想)是吧。)
“系?。”(对啊)
“咁样唔好睇”(这样不好看)
“佢咁衰,睬佢做乜啫?”(他这么坏,理会他干什么?)
“去咗边?”(去了哪里?)
“求吓你啦!”(求求你吧)
二覆叠式
相当丰富,如“啰噃”((做完)了啊,亦于约定时用,噃与?通)、
“嘅啫”(啊,用于人)、
“呀嘛”((不是)吧)、
“喳嘛”(如此…而已,有轻视的意味,喳读1声)、
“喳?”(只是…而已,跟喳嘛相近,喳读3声)等:
“你真系好人嘅啫”(你真是个好人啊)
“唔系呀嘛?”(不是吧?)
“嚟喇喂!”(来这边呀,吸引顾客时用)
“系啰?!”(系解作是,约定时用,为肯定用语)
“咁喳嘛”(只是这样而已,轻视的意味,喳读6声)
“咁喳?”(只是这样而已,跟咁喳嘛比较会带有无奈的意味)
三覆叠式
也很常使用,如“?啰噃”(“?”通“了的”,全句解作“(已经做完)了的啊”;或决定时用,为肯定用语)
“?喇吓”(略带命令意味的?啦?)等:
“一于系咁话?啰噃。”(就这样决定了)
多覆叠式
如“?啦吓哗”(“已经做完了的啊,是吧?”,带有半信半疑的意味)。
在表达语气和情貌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是不可或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