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故事·爱国篇11辛弃疾

 江南固天 2015-06-17

     辛弃疾是词人,或者说是家放派词人,这绝对正确。与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号称词中之龙。如果这样夸他,恐怕他只能苦笑。他本心不是想当词人,他想当的什么呢?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最期待的是建功立业。辛弃疾最在乎的其实就是恢复中华。具体来说,就是希望为南宋打仗,恢复北宋的旧江山。辛弃疾心里想的永远只是这件事。爱恨情仇都是围绕这个。到底怎么评价他的一生呢?三个最:一辈子最得意的事,归国有勇,二是一辈子最失意的事是报国无门,三是一辈子最成功的事是爱国有词。最得意是归国有勇,他本来不是南宋人,是青年时代投奔南宋的,这是他最得意的事。先说身世。他先于绍兴十年,1140年。其实应该知道那时,当时有三个政权并存,南宋、金、西夏。三个政权各有各的纪年。金是天眷三年,夏是大庆三年。他生在山东历城,这是在金的领土。辛弃疾年轻时做过大事,脱离金回归了宋。二十一岁时,完颜亮,据说被柳永的词打动,南侵,叫嚣要灭掉南宋。中原百姓纷纷造反。情感因素上,他们是北宋的子民,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认同北宋。特别是金的压迫政策,第四等人才是汉人。好多人身在曹营心在汉。辛弃疾的祖父也是这样的一员。第二个因素更重要,是现实因素。南侵,肯定要征粮征草,重头就落在中原百姓身上。他们当然忍无可忍。只能起来造反。在太行山东到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到处起兵。辛弃疾也拉起了二千人的队伍造反了。辛弃疾寻找更大的组织。是耿京。有了二十多万人马。辛弃疾投奔了耿京。耿京让他当了掌书记。可是继续发展时,形势变了。完颜雍建立了新政权,开始与南宋讲和了。对百姓也许下诺言,下山者为良民。耿京队伍中的人就动心了,就想回去种庄稼。耿京不太信任。这时,辛弃疾出了主意,不如投奔南宋吧。耿京一听,不错,马上任命他们十一人为特使,与南宋沟通去了。这是有面子的事,高宗纷纷封了官。辛弃疾被任为右承务郎。赶回山东的路上,听说张安国杀死了耿京,金给了他知州的官。这太麻烦了。那些委任状没用了。率众归宋,成了笑话。辛弃疾不过是文职人员,是英雄,不愿意干丢人的事。回去,对不起耿京,也对不起朝廷,就招募了五十人去找判徒张安国。正跟金兵将领喝酒呢。正这时,有人通报有人找您。张安国有底气,就出去了,刚到大营外,被抓到了马背上,一队人就向南飞去。追不上了。在辛弃疾一生中,是活捉张安国。辛弃疾知道到淮水间,还有一段距离,要顺利押往南宋,只能打时间差。所以昼夜兼程,一直押到朝堂上。五十人闯五万人大营,献俘朝堂。这太有轰动效应。朝野交口称赞。辛弃疾就此脱胎换骨,成了勇士了。这为他归国划上了完美的句号,成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讲的就是这段英雄往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是这个。

 

    辛弃疾最失意的事:辛弃疾后来就开始失意了。这就是报国无门。一是表现在说话没人理,二是做官做不起。他的词当时如此流行,但是,他最想说的可不是词,而是军事著作。《美芹十论》与《九议》。因为宋孝宗让他看到恢复中原的希望。宋高宗早年被打怕了,一生绝不可能跟金作战。岳飞就死在他手中。这样的皇帝当然不会重用辛弃疾。在宋高宗时,他不过是江阴佥判,与军事没缘。辛弃疾归国不久,宋高宗就交权给了宋孝宗。与辛弃疾一年年纪,有锐气,一上台就给岳飞平反。这样的皇帝让辛弃疾当然热血沸腾。他家情写下十论,谦虚归谦虚,辛弃疾心中可在乎这个议论,他了解金的社会状况,他也考察过金的山水,他打仗过,坚信自己有军事见解。他期待引起宋孝宗的重视。宋孝宗也算重视了,召见了辛弃疾,与他纵论南北大势。召见过后,辛弃疾说话太直了,不肯迎合孝宗,让孝宗觉得话不投机。封了个官,司农寺主簿,管粮食的,与辛弃疾的愿望相差十万八千里。郁闷中,辛弃疾写下了《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是元宵佳节,各种美女,就有那么一位佳人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为何做官不成?辛弃疾在南宋生活了四十五年,十几任官职,最高四品龙图馆大夫。基本是四十二岁前当的,或者是六十四岁以后当的。这期间的二十年,辛弃疾居然一直没做官,在江西隐居。这恰恰是最成熟的年龄。这也绝对不是他的主动选择。一待二十年,因为四十二岁时,他被弹劾了,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贪且酷,这个罪名核心是做湖南安抚使上,居然组建了军队。宋不给他当军官,只让他当地方官。他在地方,先后平定过叛乱与农民暴动。这显示的是军事才能,让他的心也活动起来了。当时地方军队烂到根子上。何不组织一支新军队呢?他就打了报告,要组织飞虎军,宋孝宗支持,可是钱是没有的。自己筹措。他什么方法都想出来了。出台了政策,比方拿石料抵罪。采石场来了许多人背石料。要瓦片,就让长沙的百姓,两天内必须每家提供二十片瓦,直接送到军营。想尽了办法,没花一分钱,不到一年,还真建起了军队,也不错。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对金军也形成了一定的震慑。辛弃疾多年折腾,终于有了军队,激动呀。结局就是被弹劾了。平心而论,弹劾是有一定的道理。两项政策不一定对,拿法律交易,强买强卖,肯定有百姓不满。辛弃疾顾不得这些。这也就触动了当时的政策。辛弃疾号稼轩,就来自于让他回家种庄稼去了。现在他的词中不少写种庄稼的。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心中却并不安于此。种地归种地,一旦有人跟他谈起国家与时运,他还忍不住热血沸腾。所以他感慨,“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就在这样激愤中,压抑中,辛弃疾的热血就化作了词章,喷薄而出了。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一生想为国建功,现实却是骨感到,“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现实就是秋宵布被里,可怜白发生。英雄沦落,绝对是心事消磨。他的伟大正在,英雄心始终不死。“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写给友人陈谅的。可是这个中宵起舞的就是自己呀。永远雄心如铁的就是他自己呀。郭沫若写过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他的词更有一种沉郁之气。比苏词还有独特的魅力。陆游大辛弃疾十五岁,但是比他多活了三年。陆游的《示儿》其实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但是辛弃疾临死前,什么也没写,就喊,杀贼杀贼。唯一在意的是杀贼。这是执着是担当。辛弃疾也有中国梦,就是血染疆场的英雄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