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音小语》(《丹道科学》校对摘录)

 大山860 2015-06-17

                                  《厚音小语》(《丹道科学》校对摘录)

1、  人的功都是天地所赐(人本天地所生)。无欲的德则合于天道,有欲的德则夺天功为己有;过分的追求事物的圆满,在主观上想达到洁白无瑕的境地,那就像在修行中自取其辱,因为道性从来都是双重的,你只需要守住浅淡不鲜明的一面。

2、  用心去评判“真人”的意境,没有不改变其原貌的可能,因为真人溶于常道,后天的分析和判断在先天的“真”面前没有不过头的。就如同世人对至人的形象,不是将其描述成文学中的神佛,就是否定其仙妙的存在而大笑一样。在矛盾着的双方之中,本身就隐藏着道的运动。过去说修道之人要外圆内方,如果能修到外圆内也圆,那不就合道了吗?真正的内方是没有棱角的,那没有边角的方不就是圆吗?事物的变化都有自己的过程,过去修道人称为“道器”,其功成圆满不是一蹴而就,而要经过长久的磨练方能成“大器”;真正的大声音人是听不到的,就像大道的妙谛在语言中无法传递一样,但是它又和合于万音之中,细观至无我之时则万象自明,这就是观音自在;合于大道是没有形象可以概括的,合道之人纯朴浑同,无由能致其衷;道的隐微无法用心去判别,这是共性。但是只有道对万物不但能够创生,而且长养其成。这些也都是真借假而存的普遍现象,人为什么不在修真之中长效之?

3、  水是天下最柔弱的物质,它却能够穿透最坚硬的金石。“道”之虚无,却无所不在。炼神的玄虚,能够兼顾修行中的每个环节和火候,我因此而知道在修炼的立场上无为总是最简便的法门而且能够带来益处。不用言语来传教而在隐态中道法之传,这才是道中之道的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均能无为而为之,那结果一定会超出常人的想象。这两者的道理天下人尽管不难理解,但是却很少有人付诸实践”。人不为弱则不为道所用,道之不用则无以成为器,大器不成则无以成正果。人在修行之中的要点就是善抱其阴,善处其弱,善立其下,善守其中。

4、  我们理解了“神通”,从“神通”反映的一些信息就能窥见万物的现状。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是受“神通”持有者的心性修为影响的,只要我们清静无为,无私无欲,反观内省,获得的信息肯定是“甚真”的。圣祖曰:“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我为什么知道万物的性质以及它们活动的始终呢?也就是依靠这个“道”所办到的。

5、  人的主观意识的学习是大脑皮层的一种活动。人修真的炼丹则是力图激活大脑深层乃至于整体细胞的运动协调,这种激活的条件是两方面的,阳性的一面是靠全身经脉的打通和隐态物质的激发。阴性的一面是潜在高级信号的支持和主观意识的换位(无为),过去是主,现在作宾,过去是有作,现在要无为。这种无为相对于性命系统来说并不是什么都不干和不发生。作用于人体意识系统的阴阳两个方面包括表层意识和潜意识,为道者按“反者道之动”的原理调换一下表层意识和潜意识的现状,让阳性的表层意识(识神)进入无为的阴性状态中去,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得道性而获得多助。这个帮助的源泉——更高一层信号就会通过潜意识作用在人体中,调动元精——身体中的隐态物质,从而达到合和阴阳(炼丹)激活整个大脑(觉悟、开悟)的目的。真正的开悟不是智巧的积累,也不是心智口辩的敏捷,而是人生性命两个方面阴阳合一、结晶升华的结果。人修真只有将自己的主观识神放到无为的境地,潜在的意识(元神之类)才能发挥作用,并达到涵盖万物无所不施、无所不为的效果。

6、  性命双修的仙道之举,应当首先保证本心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造成干扰。有干扰了,性命双修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古人云:“心中无事即是佛。”圣祖曾曰:“未证佛道,难以入仙道。”说的就是心中无事以取天下(性命双成)的原则。

7、  知道了无为的缘由和原则,在现实的常道中还要学会德行的积累,这个积累主要是信号和信息的积累,不是识神中知识的积累,这个积累就是常道中的德。

8、  世界上事物存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的,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对人对物及其性质的判别也只能抱定“一”这个天下式,“信”就容易接受到该事物所存在的信息,不信也就排斥了这个信息,对于“道”的包容性来说,“信”更容易包容一切。现在修真人的“信”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来源于阳性的信息渠道(文字传播),这样的“信”很难得做到“无心”。一个修炼的人在进入一种特定的状态后看到、听到、感到的各种信息你是信还是不信呢?不信不行,半信半疑也不行,而要全信,因为信与否还是接到信息后心的变化过程,而不是神(性)的决定,仍然要抱定一个“信”,但也要“无心”。就是说无论是“善”也好,“信”也好,都要常无心,只有无心之德善和德信才是上德。否则善信的作为对修真的结果就起不到促进作用。这其中的玄妙关系也只有修炼者才有机会体验到。

圣人在天下(社会、宇宙中)谨慎收敛,为的是取得信息的支持。要取得性命的双重成就,首先就要浑朴自心。百姓对天下事物的态度都是想用眼睛和耳朵接到的信息去判断清楚,分析明白,圣人却像个不懂事的孩子,抱元和己,无是无事,纯任天然,这就是圣祖在五千言中反复提到过的修真心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