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包粽子,吃粽子是传统习俗。端午吃粽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如今,粽子的种类很多,外面各种口味都能买到,但在我们记忆深处最好吃的粽子,还是妈妈包的粽子。如果你想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如果你想找回家乡的味道,不妨跟着“外公”一起动手包粽子吧。
美味粽子怎么吃才健康呢?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指出,粽子有南北之分,北方的以甜味为主,有红枣粽、赤豆粽、蜜饯粽、豆沙粽、瓜仁粽、八宝粽等;南方以咸味为主,有猪肉粽、火腿粽、蛋黄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
那么粽子的营养价值如何呢?马冠生指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每100克糯米含348千卡能量,一个粽子大概用1两糯米做成,因此含能量174千卡。如果是肉粽,能量则会更高。豆沙粽一般含有糖,而且豆沙可能用动物油炒过,能量也很高。而一碗2两米饭的能量约为120千卡,一个2两馒头能量为220千卡。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一个粽子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算上里面的肉、油等,一个粽子的能量要比一碗饭的能量高很多。
因此,马冠生建议,吃粽子时要注意粽子的个头分量,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尤其是肉粽,一次不宜多吃。老人、孩子以及胃肠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吃粽子。
吃粽子最好佐以凉拌菜,再来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汤、青菜汤、丝瓜汤等,以增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取。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糯米后比食用馒头及其他种类大米导致血糖升高的速度要快,所以,糖不稳定或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加以注意。血脂偏高、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不宜血吃肉粽,因为这类粽子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京华时报记者 夏文)

自制粽子满屋飘香
在端午节缅怀屈原的同时,做粽子、吃粽子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专家推荐了几种经典粽子的制作方法。
【红枣粽】
材料:糯米500g,枣适量。做法:
1.糯米洗净,提前泡发24个小时。2.粽叶用水洗净。
3.将糯米放进卷成圆锥形状的粽叶里。
4.放入红枣,再往上铺一层糯米,这时圆筒的糯米放得满满的。
5.棕叶首尾相叠放好,把上面的叶子向下折,包好,不要漏米,用绳子捆好。
6.包好的粽子放入锅里,锅里放入适量的水。
7.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即可。
8.粽子出锅后放入凉水中,这样吃起来口感更好。
【猪肉粽】
材料:糯米1000克,五花猪肉300克。
做法:1.猪肉切成5厘米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洗净浸泡24小时。粽叶洗净备用。
2.糯米用浸过肉的酱汁加盐拌匀,放置10分钟。
3.粽叶两张背背相对,由叶蒂1/4处折成一直角匙状,取约两匙米铺在叶匙内,肉条直放其中,再铺两匙米盖满肉条,托叶匙的手要保持开头,配合另一手的动作;将粽叶剩余部分由米末处折盖上去在折处把两边的角折好。
4.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用绳将折叶处绕紧扎好,再绕扎整个粽身。
5.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大锅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滚后改用中小火续煮3小时,熄火焖1小时。
【蛋黄板栗肉粽】
材料:猪后腿肉1000克,江米2000克,板栗适量,蛋黄适量。
做法:1.将猪后腿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剁碎的洋葱,放入食盐、白糖、白胡椒粉、蚝油、酱油、十三香、花椒粉和味精,拌匀放入冰箱中冷藏,腌制6个小时入味。江米洗净浸泡24小时。
2.粽叶洗净备用。准备好鸭蛋黄,板栗去皮备用。
3.将浸泡好的江米沥干水分,放入白糖、食盐、蚝油、酱油和十三香拌匀备用。
4.将两片粽叶并在一起,折叠成漏斗状,先填充1/3高度的米。
5.放入蛋黄、肉丁和板栗,再填入米,压实。
6.让竹叶将米包严实,形状可以根据喜好选择。用棉线扎紧即可。
7.粽子包好后,加入能盖住粽子的清水开始大火煮开转中火继续煮3小时即可。
【豆沙粽】
材料:江米500克,红豆500克。做法:
1.江米洗净浸泡21小时。
2.红豆用热水焖泡一两个小时,放入高压锅中压20分钟。
3.将煮好的红豆放入食品加工机中打磨成泥,然后倒入细网漏勺中过滤掉粗渣。
4.开小火,锅中放入冰糖、橄榄油,熬到冰糖融化,将豆沙放入锅中搅拌炒制。豆沙拌炒到能搅出稠厚的纹路就差不多了。
5.粽叶刷洗干净浸泡于水中备用。6.取粽叶两张,头尾重叠折成长三角形斗状,先放1/2份糯米,再放入豆沙条馅,上面再铺上1/2份的糯米,包成长条状,以粽绳仔细绑好。
7.锅中加水漫过粽子煮沸,水开后以中小火煮约两小时即可。
外公说了,好东西要分享给大家!分享起来吧,身边的小伙伴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