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怒疗法的临床应用(转)

 连元康lian 2015-06-18

怒疗法的临床应用(转)

 (2012-05-14 07:50:4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临床
情绪可以致病,亦可以治病,怒胜思,喜胜忧等等中医理论的实际应用古即有之,可今之医者却少有用之,今转发此文,希望能引起诸同道的重视,今人因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情感压力常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志病变,情志不畅,心态不好,则所患之疾百药难愈。  

     中医学一向提倡仁心仁术,不仅留下了很多治病救人的故事,有的时候医生为了救人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药赔上自己的性命。战国时期的名医文挚就是这样一位医生。这件事记载于《吕氏春秋》之中,它的出现与中医关于“七情”之间互相制约的理论有关系。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五脏之中的其他四脏,也不同程度地主宰精神思维活动。

比如,中医认为“肺藏魄”,我们说这个人有魄力,或者说那个人有气魄,这就来自于中医学的认识。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也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没有气的参与,各种生理机能都不可能实现。肺气强盛,气就强盛,人才能有气魄,有魄力。

肝藏血,肝藏魂。肝血充足,人就机灵,多智谋;肝血不足,人体不仅筋骨无力,而且灵魂不活,缺乏智慧。

脾主运化,藏思虑,脾的运化功能健壮,人的思虑就容易深入,谋略高妙;脾的运化功能差,消化吸收不好,天长日久,就能影响一个人的思虑过程,就不能有好的谋划举措。

肾藏精,也藏志,志就是记忆。一个人有很好的记忆能力,与它的肾藏精的功能是分不开的。肾精能够化生肾气,“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并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可见,肾精肾气反映的也是全身的精气储存情况,只有精血充盛,肾气充满,人的记忆能力才能提高。不可想象一个肾气衰微,精血亏虚,生命力极为虚弱的人,可以有好的记忆功能。

正因为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思维与五脏有关,所以,中医学称五脏为“五神脏”。

一个人,如果出现认识、思维、谋虑、记忆、胆识等方面的问题,中医学往往根据不同的表现,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脏器入手,进行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是现代医学对于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的都给予维生素、谷维素;精神亢奋,失眠烦躁的都给予镇静安神。尽管兴奋与镇静,可以安抚许多身心不适的人,但是,也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医的心身医学,有许多内容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发扬。

比如,中医说,心在志为喜,又说过喜伤心,喜胜悲;肺在志为悲,过悲伤肺,悲胜怒;脾在志为思,过思伤脾,思胜恐;肝在志为怒,大怒伤肝,怒胜思。

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正常情绪,但是,不能太过分。如果放任任何一种情绪滋长,就会产生疾病。

不同的心理疾病,可以用不同的情感来治疗,这一有针对性的心理情绪治疗,现在还没有引起现代医学的重视。现代医学还沉浸在浮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里,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为“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甚至把性的因素无限扩展,试图以此解决一切心理问题,这远远不是中国的传统,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格格不入的。

用激怒的方法治疗疾病,最早记载于《吕氏春秋·至忠篇》,此后曾经被广泛地运用,效果虽然非常好,但是由于有悖人伦纲常,也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误解,甚至因此而造成医学家的人身伤害,或者医学家为运用这一方法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使我们不能不对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发出由衷的感叹。

吕不韦记载说,战国时期的齐闵王(公元前301—279年在位)有病,多方医治未见效果,因此去请宋国的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不愧为当时的名医,他经过询问得知齐闵王的病情之后,反复思谋,觉得只有用激怒的方法进行治疗,才会治好齐王的病。但是,如果激怒了齐闵王,自己的性命就难以保住,因此他犹豫不决。

齐王的太子苦苦哀求,要文挚前去治疗,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发生治罪的事情,他的生命安全完全有保障。

文挚出于治病救人的天性,也是被太子的真诚所感染,就决定给齐闵王治疗。因此,约定了进行诊治的日期。

大家可以想见,一个国家的国君,怎样才能使他发怒呢?而且,小怒于事无补,大怒发作起来就难以收拾;恰倒好处的发怒,是十分难以做到的。

“天子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成河”。

天子之怒,君王之怒,岂是那么好玩的吗?!不亚于虎口拔牙。

话说文挚答应了给齐闵王诊治请求,病中的齐闵王就期盼起文挚的到来。可是,一等不来,二等不来,三等还不来,迎接的使臣换了一批又一批,欢迎的宴席做了一次又一次,左等右等,文挚就是不来。

各种推脱的理由都很勉强,齐闵王逐渐由期盼转为愤怒:

他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地位,要土地,要美女?我什么都可以答应!可奇怪的是,他答应得好好的,为什么就是不动身呢?

瞧不起寡人?敢蔑视寡人?!一个小国的医生,有什么了不起?!等寡人的病好了之后,看我怎么收拾你!

经过漫长的等待,名医文挚终于出现了!

只见他慢慢腾腾来到齐王的塌前,既不下跪,也不施礼,傲慢地穿着鞋子,登上了齐王的睡塌,一脚踩在齐王的睡衣上。

齐王的愤怒爆发了,一把推下文挚,大吼一声:

“左右快给我拿下!这等无耻小人,竟敢如此无理!”

齐闵王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大叫大骂,多日卧床不起,沉思不语的齐闵王不见了。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满面怒容,高声断喝的国君,一个决胜千里,不可仰视的齐闵王。

被捆绑的文挚,眼里没有哀求,也不辩解,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的诊疗活动,都是精心的按排,太子知道!”

太子被齐王的转变震慑住了,吓得言语不清,裤裆早就被尿液浸湿了一大片。

他的辩解,齐王听也不听。

齐闵王要生烹文挚!

帝王的残忍之性终于爆发,没有人能够阻止,也没有人能够挽留,一代名医文挚竟然落得被活活蒸死,岂不悲哉!

然而,文挚虽然去了,为了他高尚的事业而献身。但是,他开创的用激怒的方法治疗忧思病的方法,并没有失传,而是被后来的中医加以继承,并进行了创新,推广使用了。

三国时期的华佗就有类似的案例,而且后果也好得多。

根据《后汉书·华佗传》和《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

一个郡的郡守患病,请华佗治疗。

华佗经过诊察,仔细分析病情,认为只有经过大怒之后,才有可能治愈他的疾病。

于是,华佗就多收郡守的钱财、诊金,却不给他什么治疗措施,不开方药,却留下来一封信,在信里大骂郡守。

郡守一见这种情况,怒从心头起,恨由肝胆生,立即派人追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底细,阳奉阴违,假装已经派人去追,实际按兵未动。

郡守怒发冲冠,不可遏止,气往上涌,一张口,吐出来一口黑血,腥秽难闻,此后又连吐数升污血,久治不愈之病,由此豁然而解。

华佗继承战国名医文挚的治疗方法,奏成良效,也没有因此受到人身伤害。但是,没成想树大招风,三国枭雄曹操竟然因为他“恃才傲物”,服务态度不好,借故将他杀害了。

华佗高超的医术,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好运”,还因此成了曹操杀害他的借口,怎不令人悲愤叹息!当八岁就能称象的神童曹冲,因病情危重诸医束手,终于命丧黄泉。曹操这时想起了华佗,他老泪横流,捶胸顿足地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

司马迁在写《史记·扁鹊传》的时候,对于扁鹊因为技术高明,被人暗害的不幸遭遇,极为愤慨地说:“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技见殃”。“老子曰:‘美好者,不详之器’。岂谓扁鹊等也!”

本来,美好的善举,应该得到人们的赞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应该得到老天的好报。可是,世俗的丑类、谄媚小人,却疾贤妒能,中伤陷害贤能的君子,岂不可恨?!尤其可恨的是,他们卑鄙的计谋,常常成功,真是令人叹息不已。司马迁更是感同身受,怎能不感慨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