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熏洗疗法药浴

 连元康lian 2015-06-18

中药熏洗疗法药浴

 (2008-09-30 22:40:17)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临床
药浴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等,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见疗效快,舒适,无任何毒副作优点,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中华药浴,古已有之。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药浴又分为局部药浴和全身药浴两种,局部药浴多选用足部、小腿为浸泡部位,足部乃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上下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阳与足三阴经均交接于此,足部有内脏及全身反射区,有52块骨头,60余条肌肉,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而小腿的角质层较薄,且血管、神经、肌肉丰富,更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全身药浴是浸泡和熏蒸除头颈部外全身其他部位,作用面积更大,药物利用度更高,适合用病变部位广泛的全身性疾患。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药浴疗法就是利用皮肤这一生理特性,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机理不外乎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两个方面。局部作用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肌表,以及肌肉、关节,改善皮肤、肌肉、关节的代谢,恢复其功能,直接针对病位、病因发挥治疗作用;整体治疗是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调整全身阴阳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清代吴师机谓其“按其位,循其经,核其形,就病治病,皮毛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脏腑也” 。
    药浴疗法通过药物作用,水的温热效应以及磁疗效应,能够到达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透达腠理、祛邪和中、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养荣生肌、美容保健等作用,不但可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且对糖尿病失眠、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足0级等疾病有确切疗效,为患此类顽疾的患者带来福音,取得了疗效的突破,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