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耕田来我纺棉,共同守护城头山!

 文山书院 2015-06-19

中华城祖·世界稻源


魅力无限城头山,热切需要您的传播,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点击蓝色城头山遗址博物馆关注并分享给您的朋友

传说中,中国农业的始祖是神农氏。在此之前,先民生活以采集渔猎为主,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自然中可直接获取的资源逐渐减少,单单依靠采集渔猎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日常需要。于是,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播种五谷,从此便创造了农业。城头山发掘出相对完善配套设施的稻作系统,生活在六千多年的城头山先祖是用什么创作这样的神奇呢?

骨耒骨耜

原始社会的农具主要由石料、木料及骨料制成。其中骨耒类似于一根尖头的棍,用于挖开土地,即翻土工具。耜则是在耒的基础上,演进成板状刃而成的铲形农具。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手推足蹴”的直插间歇式翻土方式,非常适宜翻耕南方的水田。

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形成了犁,由人力或畜力等作为牵引,进行连续式翻土,大大提高了翻土的效率。犁最初是用人来拉的,后来演变成以牛拉犁(估计出现于春秋之间)。再经过各朝代的不断改进,到唐代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人一牛的曲辕犁,这也就是后来是用最为广泛直到今天仍然能看到的犁。

最早是这样的


后来是这样的

再后来……

城头山的历史已属于新石器后期,当时的先民是否还是茹毛饮血,衣不蔽体呢?

不!城头山规模种植的水稻田足以证明他们的饮食问题。对于他们的着装,遗址区内出土经纬分明的麻布残片,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他们起码有了编织技术,这些麻布是否是用来做衣服的,少量的残片是否说明只有首领等上层人物才有资格享用?

好吧,发挥你的想象吧……


——————————

——————————

★★关注城头山遗址官方微信

微信号:CTSYZBWG

QQ号:2747912342

联系电话:0736-3366008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网址:http://www.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322794195

★★中国·澧县

城头山遗址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世界级遗址文化旅游目的地和5A级文化旅游景区。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以城头山遗址为核心建立的具有科研、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的特定公共空间,占地面积662亩。城头山旅游农业大观园是在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边规划区形成一个以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景区,规划面积6500亩。

◆◆澧县·城头山

城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距县城约10公里,占地面积18.7公顷。城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6000年以前)、保存非常完整、内涵极丰富、文化序列非常清晰的古城址;遗址区内有世界迄今所发现的历史最早(6300—6500年前)、保存完好的水稻田遗址。它的发现,对史前聚落的发展、筑造城历史和技术、长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与素称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古文明相比,毫不逊色。其考古发掘成果,被镌刻进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写进了中国大、中学历史教科书。城头山遗址作为“中华城祖 世界稻源”的价值得到专家学者及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