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位犯罪之选择

 四维空间809 2015-06-19
 单位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
B.单位犯罪形式上表现为单位本身犯罪,但实际上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的集合
C.单位犯罪以刑法明文规定为前提。因此,某种犯罪行为"由单位实施",但刑法没有将单位规定为行为主体时,应当而且只能对自然人定罪量刑
D.对犯罪的单位本身,只能适用有限的刑事责任实现方式,即只能判处罚金,而不能科处其他刑罚。所以,刑法法条如没有对单位规定罚金刑,那么,该法条规定的犯罪就不可能是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C 
 
2.下列犯罪中哪些是只能由单位构成的?(   ) 
A.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B.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C.虚报注册资本罪
D.强迫劳动罪 
 
 
 
正确答案:B 
 
3.甲是某公司董事长,伪造了一份建构菜市场的政府批文,拿着该批文与客户签订合同,约定交付2万元预付金,菜市场建成后的摊位就可以八折优惠出售。一年内骗取了96万元人民币,用于给自己买别墅。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构成诈骗罪,属于单位犯罪
B.构成诈骗罪,不属于单位犯罪
C.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单位犯罪
D.构成合同诈骗罪,不属于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D 
 
4.甲、乙、丙三人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了盗窃电力的行为,情节严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盗窃电力行为的,所以成立单位犯罪
B.应当以盗窃罪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C.仅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D.既要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又要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 
 
5.下列关于强迫劳动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
B.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C.采用单罚制
D.采用双罚制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下列选项中,单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 
A.集资诈骗罪
B.贷款诈骗罪
C.票据诈骗罪
D.信用证诈骗罪 
 
 
 
正确答案:ACD 解题思路:根据我国《刑法》第200条规定,单位只能成为第192条集资诈骗罪、第194条票据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并不包括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 
 
7.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构成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正确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8.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B.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C.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D.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AB 解题思路:本题考点是单位犯罪《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可以成立单位犯罪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上述《解释》的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写明,符合我国法人资格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我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单位犯罪要求主体具有法人资格,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故D选项是不正确的《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少量条文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单位不适用刑罚,如《刑法》第161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因此,C选项不正确故本题答案是AB 
 
9.下列选项中,既包括单位犯罪主体也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是:(   ) 
A.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B.保险诈骗罪
C.逃汇罪
D.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B 解题思路:本题中C项逃汇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D项故意杀人罪只能是自然人犯罪A、B都是不纯正单位犯罪 
 
10.下列选项中,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李某注册一广告公司后,以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主要业务为公司盈利,该行为属于广告公司单位犯罪
B.某行政机关以机关的名义购买了大量的盗版书籍资料,并以正版书籍的原价来报销,所得差额归单位4名领导以及1名会计平分,该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C.某公司董事长及几位经理组织公司员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人员使用暴力,拒绝缴纳税款,该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D.某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营业活动,以此为公司盈利。该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ABCD 解题思路: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3条、《刑法》第30条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三、案例分析题:要求应试人员根据案情,做出全面分析。应试人员应应仔细审阅试题及提问,按要求作答。 
11.[案情]林某,系某金属制品公司(集体性质)会计。1997年10月,林某在给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具销售发票时,因单位资金紧张,为达到给单位少缴税款的目的,擅自做主,采取重复填写多联发票的手段,在发票联如实填写所销货物的金额交给客户,但在存根联、记帐联另行开具比发票联金额少的金额,存根联应付税收人员检查,记账联记账纳税,共隐瞒收入19.9万元,使单位少缴税款3万元。 
 
 
 
 
正确答案:
本案,林某系金属制品公司会计,为单位内部人员,开票、记账、纳税等乃属履行单位赋予岗位职责,其工作性质与职能完全可代表公司行为。林某所开具的发票应为金属制品公司所领购,开具发票的销售单位应为金属制品公司,在账上隐瞒收入19.9万元,以及欺骗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无一不是以金属制品公司的名义,只不过借助林某自身职务载体得以对外实施,并非林某超越职权。其采取填开首尾相异发票的形式,隐瞒收入19.9万元,致使单位少缴税款3万余元,完全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之主观故意,实现收益并未据为已有。认为林某的行为不构成偷税罪。主要是拘泥于林某擅自作主,"未经有权代表单位决策的领导同意","不是单位意志直接支配下实施的"。但是,单位意志支配,并非完全需要由有权代表单位决策的董事长、经理、厂长等主要领导决定、同意、指挥及默许,因为林某系单位会计,全权处理单位财务,开票、记账、申报纳税,完全是正常行使单位赋予应尽职责,无须经单位及领导的特别授权,已经充分体现单位之意志因素。实施了为单位偷税行为,仍是在其本职业务范围内,并没有脱离单位的整体意志。同理,出自于谋取单位非法利益之故意,客观采取了运用单位赋予管理之责,以单位名义实施谋取的收益完全归单位所有的偷税行为,实际中已与单位偷税行为完全融为一体,进而构成单位犯罪的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