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端午节,这些习俗咱得了解??

 七彩年华 2015-06-20

?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陆游《乙卯重五诗》


  从陆游的文字中,我们似乎闻到了宋代那个端午节里四处飘散的石榴花、粽叶和艾草的香气。端午节,携着自然的芬芳,踏着文化的步履,穿越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走到今天。


  


端午节起源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屈原《九歌·云中君》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我们最熟知的,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在民间各地,还有为了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古越民族图腾祭等各种由来的说法。可阴历五月初五作为一个节日,却有着悠远的历史。据《礼记》载,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这个风俗习惯流传至唐宋时代,端午又被称为浴兰之月。


  


端午节习俗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渔家傲(宋·欧阳修)


  一首清新雅致的诗词,欧阳修写出了宋代端午佳节的多种风俗习惯:包粽子、带石榴花、五彩线、喝酒、门上插菖蒲。这些美丽的习俗,散发着粽叶的清香,艾草、兰草以及石榴花的芬芳,流传至今。


  


清香甜糯的粽子

  粽子种类繁多,从口味上来讲,南方人喜欢吃咸粽子,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咸粽子多包入五花肉、排骨、咸蛋黄等香味浓郁的咸味食材。甜粽子多包入豆沙、蜜枣、莲子、绿豆等各类食材,配上白糖蜂蜜,便成为甘甜清香的甜粽子。


  让人眼花缭乱的,是粽子的形状。宋人《事文类聚》:“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芰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名。”角粽最常见,也最好包,立体菱形,又称为三角粽;锥粽,形状一头大一头小的;芰粽又称笔粽,形状似一枝毛笔,寓意“必中”;筒粽为筒状,多用宽叶包裹,广东人习惯这种粽子;秤锤粽形似秤砣,是一立锥体,应该与“小脚粽”相似;九子粽就是把九只很小的三角粽用线相连成一串,给小小孩玩耍用的。


  

  

清香四溢的香囊

  在民间,有在端午节为小孩佩香囊的习俗,寓意避邪驱瘟,还可以点缀在身上。香囊内放有用朱砂、雄黄、香药做成的香粉,外面用丝布缝上,再用五彩线打出各式的结,样式玲珑美观,闻起来清香四溢。


  

  

文化气息浓厚的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一项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水上体育运动,盛行于南方。这一习俗,相传是由于屈原投江,楚国人争相划船拯救溺水的屈原而来。也有一种说法,是居住在水乡部落的人们,为了抵御蛇虫、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就把船建成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样子,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表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才渐渐地把龙舟竞渡运动集中于端午节前后的几天进行。


  

  

端午节养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此时,天气日渐炎热,雨水增多,蚊虫苍蝇滋生,空气湿热,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自古以来,五月份都是一个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月份。


  黄酒生津止渴:端午佳节,一杯黄酒,配上粽子,是养生佳品。比起白酒,黄酒低度、柔和,尤其适合在冬季和夏季饮用。冬季饮用一杯温黄酒可以驱寒保暖,夏季则可以生津止渴。凉喝黄酒有消食化积、镇静的作用。烫热喝的黄酒能驱寒祛湿。将黄酒与桂圆或荔枝、红枣、核桃同煮,可具有一定益补气血的功效。


  


  艾叶驱寒:端午节人们习惯于插于门楣之上的艾叶,也是一味端午养生的良药。传统医学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及安胎等功效。端午时节,正是“暑病”的开端,环境潮湿、蚊虫滋生多有流行疾病,体内湿气爆发。此时艾叶正当时,《本草纲目》说“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艾叶,可以泡茶喝,也可以煮粥服用,还可以洗脚泡澡,外用内用都相宜。



来源:央视财经《回家吃饭》

本文编辑:李天路

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和点赞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