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两则
教学叙事一: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体育特长生,上课时,有的时候说话,有的时候睡觉,一点也不想学习。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我发现其实他一点也没有自信。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试着让他回答问题,他根本不思考,站起来直接说,“我不会。”有些意料之外,又有些情理之中。后来,我就一直想办法,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不如就让他发挥体育特长吧。当时恰逢雅典奥运盛事,每次上课,我就让他为大家宣读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他很高兴,很认真,也很专业,有时候还要对体育明星介绍一番。同学们听得也很有兴致,掌声不断。奥运会的那几天,他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上课也变得认真多了。不过,随之我的担心也就来了。因为,奥运会也就那么几天,奥运结束了,他是不是又要回到以前的状态?这是我心里的疑问和担心。为此,我又特意安排他为大家圈点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在雅典的表现。他说,这些体育人表现得很好,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体现了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他说完后,我顺势表扬他,“其实你这几天表现得也很好,热心为大家服务,精神可嘉,大家都羡慕你的体育素养,感谢你为班级做出的努力。”班级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更希望你平时上课时也是这样的表现。”,“No problem。”他爽快地答应了。他也确实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断进步。 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是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为他们的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支持他们充满信心的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教学叙事二: 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我一直进行一项活动——课前时事报告。时事报告由学生自己选材,自己组织,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有效地把课堂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意识。 当我开始上课之前,按照惯例,轮流到的同学都要在同伴的掌声里主动走到讲台,开始自己5分钟的报告。但,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教室里显得挺安静。大家在等待会有人走出来。我环视了一下整个班级。看到一位同学在匆忙地借报纸。没有了掌声,他站起来,读了自己随便找的一则消息。很显然,报告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他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一部分。读完后,我说这位同学没准备好,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我们希望听到的是他的完整的一个报告。明天的机会还是他,我们大家也要支持他。掌声响了起来。 机会再次垂青的时候,他珍惜了。第二天,根据当时的中、美、俄、日、朝、韩“六方会谈”,他做了关于朝鲜问题的系统的报告。从历史上探寻了朝鲜问题的原因,深入地分析了问题的现状,并前瞻性地预见了朝韩关系的未来走势。报告持续了15分钟,15分钟里掌声不断。报告结束后,我做点评:这位同学很用心,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很深入,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老师也不能及的——并不夸张地说——我挺佩服他。所以我说只要用心就能做好事情。我建议,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掌声又一次长久地响了起来。 以后,这位同学一直都很用心,许多事情都认真去做。我看到了他的不断进步——这是一个老师的真正快乐。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快乐的机会。 期待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是一种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沉而挚爱的情感,它对学生能产生奇特的,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所以选择教育的时机很重要,教室要辩证地看问题,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这时候,他自己原本就心虚,教师恰在这个时候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恰当地给学生机会,他就会萌生做好的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