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制多样 内蕴丰富 ——扬州古典建筑中的门楼艺术

 红豆居士 2015-06-22
形制多样 内蕴丰富
——扬州古典建筑中的门楼艺术

    运司衙门

    汪氏小苑

    卢氏盐商住宅

    湖南会馆

    朱自清故居

    静香书屋

    陈园

    潘宝明  陈若曦 文/图

    清钱泳《履园丛话》说:“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虽数间之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盖厅堂要整齐,如台阁气象,书斋密室要参差,如园亭布置,兼而有之,方称妙手。”扬州造屋之工之精美从扬州古建的门楼中亦可以得见。

    门楼就是指在院门边墙的顶端用砖瓦垒砌而成的顶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较高艺术特色的建筑构件,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但从文化上说,门楼是住宅的脸面,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而且其内含礼法理念。无论是达官商贾,还是文人平民,对于门楼都特别讲究,已成为一种身份、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扬州代表性门楼中,我们就可以解读到不同阶层的文化追求。

    官衙门楼

    恢宏广博的运司衙门

    位于东圈门对面的国庆路上的“运司衙门”,为扬州市老市政府所在地。其原为明清时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管辖两淮(淮南、淮北)盐务。现存的“运司衙门”门厅坐西朝东,悬山结构,顶盖筒瓦,面阔三间,进深五檩,脊高两丈有余,气象恢宏威严。前有石狮一对,两旁列八字墙。门厅虽屡经修缮,好在旧制尚存。

    这座看似简单的门厅,其实凝聚着明清扬州的文化精神。明清的扬州,以风雅闻名,而风雅并不是孤立形成的。其中有江南文化的熏陶,有两淮文化的浸润,还有历任两淮盐官的倡导。两淮盐政官员代表着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两淮盐商,他们的所作所为对盐商起着示范的作用,而盐商则始终引领着扬州社会风气的新潮流。

    会馆门楼

    体现实力的湖南会馆

    扬州哺育了两淮盐商,而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座座匠心灵构的高墙深院,令人叹为观止的私家花园,尘封了多少兴衰沉浮、悲欢离合的故事。 

    扬州南河下一带的老房子、老门楼、会馆等遗存很多,是清代大商贾在运河边交易的见证。始建于明朝的湖南会馆位于南河下街68号,光绪年间,会馆由湖南盐商出资购下修建。该会馆砖雕门楼是至今保存得最大、最完整的。门楼呈四砖柱、五幅面、八字形、屏风状、牌楼式,为五凤楼的造型。门楼面阔达18米,正门楼高近11米。门楼整体展面幅度达100余平方米。门楼上缀以48幅树木、花卉、人物等吉祥砖雕图案。

    精致华美、风韵独特的湖南会馆门楼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门楼形式独特。为正楼、次楼、边楼屋檐磨砖飞挑三叠形式,底层为仿木作斗拱式,中层为出檐方椽式,上层为飞椽式,上下重叠有致,出檐深远大气。正楼翼角飞翘,檐牙高啄,似有凌空欲飞之势。二是砖雕取材广泛。人物、山石、树木等皆有表现。三是雕刻手法多样。综合运用了平磨、高浮雕、浅浮雕、镂雕、透雕、线刻等手法;四是门楼中嵌汉白玉石额,浅刻阴文湖南会馆,回文连绵匾框。

    豪富门楼

    体量宏大、精工气度的卢氏家宅

    大盐商卢绍绪的私宅一如他的魁伟身材,组群规模体量阔大。磨砖砌筑的砖雕门楼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与富有的程度,砌筑极为考究。砖砖精工水磨、块块对缝砌筑。高耸匾墙式造型,浑然舒朗大气;檐口磨砖出檐重叠,飞挑深远,健劲有致。壁面樘内全部嵌磨砖斜角锦,两旁八字腮墙樘内亦施磨砖斜角锦,上面两角端亦施砖雕花饰,与中间壁面相互对应。其精致华美为扬州的古建史书写了一篇浓墨重彩的华章。

    卢宅门楼砖雕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取材广泛。人物、花鸟、器物、戏曲等皆有表现。二是雕刻多样。综合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镂雕、透雕、线刻等雕刻手法。三是寓意吉祥。如有寓意“多才多艺”的“琴棋书画”,有寓意“四季平安”的“吉祥花卉”,有寓意“荣华富贵”的“龙凤瑞兽”,有寓意“福寿如意”的传统纹样等等。

    富商门楼

    不可多得的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中型盐商住宅,被阮仪三先生评价为“不可多得的古建精品”。其大门和一般盐商家的大门不一样,进门之后,可见砖雕、石额、匾额、楹联,内容丰富,一派古朴意境。庭院堂屋整洁宁静,建筑比例协调,通风采光,屋院之间互连相通,分合自如。 

    门楼上用寓意吉祥的砖雕图案表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有寓意着父母长辈期望的“郭子仪带子上朝图”;有希望官运宏达、步步高升的“平升三级”;有寓意平安的“季季平安”;有寓意吉祥美好的“喜上眉梢”、“事事大吉”、“福到眼前”。可惜,汪氏一家人后来的命运并未能如门楼上的砖雕寓意一样美好。

    民居门楼

    质朴自然的朱自清故居

    朱自清老屋有扬州习见的民居门楼,即乱砖、青灰、丝缝、清水墙,不加粉刷。门樘上有四叠砖,逐层飞挑,仅在露出端水磨成圆弧,形成对称的雀替。而在门的上部以磨砖站立成排;门的两侧竖砖为框,檐口整砖挑檐,上铺蝶瓦,再以猫头、滴水装饰。猫头似小猫的头、上为圆弧,滴水则是反向圆弧,猫头、滴水均有纹饰,多为福禄寿喜吉祥图案,互为照应。这样就在直线的门楼砖缝中出现了曲面、曲线,有了阴柔阳刚的对比,质朴中有了花饰的美感情趣。

    园林门楼1

    以“半”取胜的静香书屋

    瘦西湖静香书屋的门楼门框为宫灯式砖雕,嵌于粉墙之中,上为直线游山,下嵌汉白玉石额,浅刻阴文书屋名,磨砖匾框。门西为黄石贴壁假山遮挡,半在墙里,半在墙外;门东为探春垂枝浮现,如瀑布飞泻,有了动感。

    该园是扬州唯一的多以“半制”取胜的景观,门庭实际是半亭,南墙北亭,这种半制,半真半假,半实半虚,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既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含蓄,也有“半含春雨半垂丝”之腼腆,更有“半落江流半在空”之空灵。

    园林门楼2

    精致绝伦的个园

    个园高大疏朗的门楼极为气派,水磨砖对缝,墙面光滑细腻,砖缝严密如丝,门上首磨砖枋间嵌以砖雕,在上磨砖匾墙樘内中间与四角均镶砖浮雕。门楼檐口下有数道横线脚磨砖叠砌,其上为磨砖枋木作斗拱砖饰,仿木椽砖雕、飞檐。层层叠叠,精工有致,出飞深远,峭拔健劲。门楼上表示“春夏秋冬”的桃花、荷花、菊花和梅花雕刻,简洁而细腻。

    园林门楼3

    精工考究的陈园

    甘泉陈园的三个门楼不仅雕镌有扬派特色,且每个门口都有一对狮子,两两成对,形态各异、古朴威严,都是明清旧物。

    西门楼雕有“松竹梅岁寒三友”,这是文人的自诩清高;东门楼雕有“琴棋书画”,这是文人艺术的幽思;中门楼雕有“竹林七贤”,曲折表达了文人的思想感情。在中间门楼的背面,上雕有“八仙献寿”,中雕“九鹿迎春”,下雕“市井景象”,旁雕“帝尧访贤”、“文王访贤”。

    这三个砖雕门楼砌筑很为考究,不仅保持苏式风格,而且融会扬州特点,自树一帜。工艺精湛,精工水磨、对缝砌筑、细腻入微,风格秀丽端庄、层次丰富、意境深远、手法多变。砖景层次丰富,匾额上下的横勒上,以及门罩、斗拱等不同部位,都雕刻各种花纹图案。内容充分反映了江南地区的民风习俗与文化意蕴。

    门楼雕镌手法丰富多样,深浮雕、圆雕、透雕、镂雕、浅浮雕、线刻、浅刻等数种技法结合,因势而就。立体感强、内涵丰富、形象生动、寓意吉祥、赏析有趣。

    门楼最重要的是字匾题字,大多为引经据典,极具文人气息。以歌功颂德、锦上添花之意居多,是一个家庭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浓缩与概括,也是园主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门楼的字牌多请名人题写,或篆或楷或隶,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相得益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