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太极拳的丹田功

 ahcxzc 2015-06-22


练内家拳的人,十分重视练习丹田功。丹田练成,其妙无比,强身健体,技击增功。
所谓“丹田”之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上丹田在百会、祖窍;中丹田在膻中、脐部;下丹田在脐下一寸,或一寸二分、一寸三分、一寸五分、二寸、二寸五分、三寸等。
道家认为:脐下者为下丹田,心下者为中丹田,两眉之间为上丹田。
练太极拳所讲的丹田位置,冯志强大师讲:“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乃生命之根,造化之源。当太极拳练到功行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视于气海,可得其中和之道。”
运气在呼,增气在吸。呼吸是练丹田的动力。太极拳采用逆腹式呼吸是符合科学之理的。采用这种呼吸,不仅具有增加呼吸机能,促进清化功能和畅通经络等良好作用,而且,在积极方面,腹部充实,掤劲增大。进攻时,运用地面反作用力,加强爆发力使劲沉着松静,专注一致,技术高深者能牵动对方脚跟,使之腾空抛出。
拳论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指的是“气沉丹田”。通过呼吸,增加养分,促进内脏气化,所有内气,团聚于丹田,送于四梢,达到内外意志,一气贯通。
关于“丹田”术语,各派取义有别。我认为,丹田不是某个点,也不是某条线,而是特指某个空间区域。陈鑫大师讲:“至于中气归丹之说,不必执泥,但使气降于脐下小腹而已。”拳论要求“气沉丹田”“丹田内转”“气宜鼓荡”。这些理论都足以证明,丹田不是一点一线,而是气海与命门穴相对照这一直径范围的空间。
研习丹田功,不能孤立的看待。上中下三丹田是相互作用的。太极拳对三丹田都具有具体守则。上丹田要求“虚领顶劲”“顶头悬”。陈鑫讲:“拳自始至终顶劲不可失,一失顶劲四肢无所附丽,且无精神。故必领起,以为周身纲领。”练太极拳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使头自然垂直,大脑松静,意念集中,百穴归宗。因此说,若要身法中正,必须从头开始。
中丹田要求“意守丹田”“气沉丹田”“丹田内转”“气宜鼓荡”。
陈鑫大师讲:“心机一定,志即帅命门之真阴从之;心气一降,志即帅神气归于丹田。”这句话就是对心气下降,气沉丹田的高度概括。“意守丹田”即用心意引导,支配呼吸,使内气徐徐送入腹部脐下。“气宜鼓荡”的求达,要在腹式呼吸催动下,让膈肌产生升降活力,使肺部和腹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逐渐形成内气鼓荡。
下丹田会阴是藏精之处,是根基。发力要从裆中求。练太极拳要求裆要圆,又要虚,不可夹住像人字形的裆。圆裆就是胯根撑开,两膝微向里扣,会阴徐徐上提。裆虚,转动就显得灵动。腰胯松沉,臀部内收,裆劲自足,内气下行,足底自然有力,桩步自然尾骨,谨防“坐裆”若变成死裆,就会影响裆的灵活性,裆在太极拳运动中,尤为重要。久练裆内自有弹簧里,灵机一动鸟难飞。他与腰部的关系密切,与中丹田配合。活腰应松裆,塌腰要开裆。
三丹田练习是相辅相承的。上丹田不领,身体不正,中气不畅通;中丹田功差,浊气上浮,内气不团聚,发力不整,重心不稳;下丹田裆口不圆虚、扣合,下盘无力,转动不灵,内气无根。
陈鑫大师讲:“中气上自百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中气贯于肾之中,上通头顶,下达会阴。”这些理论都强调三丹田应相互作用,只有一丝不苟地遵循三丹田练习法则,才能求达太极真功。
练习时应做到,尾骨骨节始终对准腹部正中线,意似托起丹田,腹部正中线欲向何处,尾骨骨节即直对何处,对动向起到舵的作用,使动作在任何角度上都要“身正”。裆要撑开、撑圆,而又下沉。会阴部分肌肉微收,发力合扣、提裆,好似拖挂车下的转盘一样,既能稳定重心,又能加速圆转。上丹田以意贯顶,虚领顶劲,要起到统帅作用。中丹田,腰劲塌下,腹实胸宽,配合逆腹式河西,使膈肌下降气沉丹田。小腹内劲充实,重心下降到脚跟,两腿劲如植地生根。然后随外形动作,催其内劲,劲送四梢。
怎样求达气沉丹田呢?
首先,应遵循“意守丹田”的原则。意来源于形,而高于形。没有意的指导,任何造形动作都不能完成。
陈鑫大师讲:“百会穴领其全身,要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气如何上升?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不许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心气无不俱下。”此理阐述了心意为先,内气升降及动荡在于意导。打太极拳要求全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让逆腹式呼吸与动作合拍,迫使膈肌上下活动,来实现“气沉丹田”使内气存养涵蓄小腹,不使横气填胸气上浮。
其次,应遵循腹式逆呼吸的原则。陈氏太极拳运动中,以练深呼吸为主。道学讲:“虚其心,实其腹。”实其腹的练习方法,主要是练气团聚于小腹,以腹式逆呼吸,达到“气沉丹田”。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把胸部由于运动而引起的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而又充实。这对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开发时的呼吸,膈肌下降,使负压增强,重心下沉,胸内压则相反地减弱,重心上移,胸压则相反增强,加大了肺活量。但不要一味沉气,气应当鼓荡,呼吸快慢要适宜拳势和练拳者体质需要。呼吸要求做到深、长、细、缓、匀、柔。呼与吸相交换时,要稍微停顿片刻,配拳势动作为:合或屈、退、虚、蓄、顺缠丝为呼气。技击时,发劲动作都用呼气,并要求短快完成。
其三,严守姿势原则。“气沉丹田”的做法,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形姿势正确有关。姿势正确方能气沉丹田。
练习“气沉丹田”需做好:顶劲领好,尾闾中正,含胸拔背,腰劲塌下,脊柱松沉,命门后撑,裆劲沉着,提裆紧合,胯根开圆,呼吸配合,膈肌升降,左右动荡,随意行气,畅达四梢。


20017期《中华武术》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