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录:冬季养生小结

 木子的书屋 2015-06-22
      
      冬天杀了个回马枪。虽今儿晴了,保不住后面还有冷天。现在要写点关于冬季养生的文字,可能还不是太晚,不是说“春捂秋冻”么。何况北方,冷天还长着呢;比我这儿再往南,就算打今起温暖了。可冬天年年有,这些到年末也许用得上。

怎么早不写呢?一个冬天该休养生息的,宜静宜闭藏,而写作是在动;又发布出去,岂不成“生发”了?不要同大自然作对嘛。如此一想,就不愿意动弹了。反正现在养生方面的书出得很多了,报纸电视也在跟进。关注健康的人们可能一般相关内容都已了解。比如前阵子去买补品,银耳百合都涨价;黑芝麻粉一周前还没什么人买,一周后就卖得很快。“秋冬养阴”;冬宜进补,首先补肾。补肾吃黑……这些看来大众都知道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心理上的,比如我元旦假期没按习惯来更新。1月30日上来了,却难以动“笔”……这个再说吧。

讲正题。这几个月的体会,冬季养生三个关键词:休息,保暖,进补。

 

冬天确实是养生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为什么呢?《内经·素问》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肾者主水,藏精;而肾主冬。高士宗注曰“申明四时之气,而重其冬也。”又“水王于冬,其时无病,更宜藏也”就是说身体没问题的人这时也宜进补。这大概是为什么过去人人都吃腊八粥了。

某天从电视里听到,“明天是腊八节……”我想,现在谁还吃腊八粥呀?我们家从前年看了郑老师的书以后,就开始每天吃五色粥。又参照了林光常的排毒餐,粥里面放的东西一度不下上十种。

又一想,腊八粥里面到底是些什么?上网查,果然和印象中的一样,只是在腊八那日将多种米豆煮一起。至于具体内容,各地有别,反映出不同地方的民情风俗。又依照各人口味,可随意添加果仁、和果脯蜜饯,甚至还有加肉和青菜的。 

将各种配料名称再一一看过,看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结果发现只对各种坚果感到兴趣……想吃的就是身体需要的,买!吃了美国杏仁(即扁桃仁),再吃核桃,感觉大同小异,味道差不多。但核桃油多了些,更喜欢杏仁。又记起这个冬天一直不大爱吃花生米,估计也是因为含油量高。说明我肝不是很好。然后发现,两边大趾的趾甲上面都看得到大片瘀血,右趾的更严重些,颜色发黑。“肝者……其华在爪”,指(趾)甲有异常,肯定是肝出了问题。而肝经大敦穴就在大趾趾甲外侧角旁!此穴疏肝理气,想想,我是郁闷很多。

坚果有啥特别的?一般说来高蛋白高脂肪,营养丰富……问题恐怕不在这儿。有人说补肾?嗯,核桃是著名的健脑食品,是不是觉得核桃仁的形状很象大脑?板栗被称为肾之果,古代大医说其形如肾……闭藏!这才是关键所在。要按中医思想,还真是补肾的东东。唔,我本来就一直喜欢坚果,那大约由于先天不足。现在又有了些肝郁肾亏,看来是身体不自觉的调节。

 

常常听说进补须因人而异,这也是符合中医思想的。“虚则补之”,虚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比如我老爸,从前和他说,最好补一下肾。他接口道“天天在补!”说着就两腿绷直,俯腰两手摸地。说还有什么什么,每天他和一些老人要做上个把小时。我说“这些都是补肾阳的。那些人估计都阳虚,你和他们不同,你是阳亢阴虚。W医生都说了。我是建议你补肾阴!”不听。他呀,从众心理特别强。只好先由他去。入冬后,我留意观察了他一阵,然后说:“怎么样,这个冬天特别怕冷了吧?”他原本身体强于一般人,力大、精力充沛,冬天里总是穿得较少,有时还洗冷水澡。

我把内经中的一段念给他听,“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而他最近一次身体检查,血压是升高了的。

我跟他说,阴阳是中医里最重要的概念。在阴不足的时候去补阳,只会上火,令阴更少。阴亏了不能涵阳,饮食就不能温暖身体,所以会怕冷。而且气是附着在津液上的,阴虚还会导致气虚,造身体无力。爸这次听得很认真。 再就一一按我说的做了。

 

我本人就曾体验过阴虚以后的气虚。稍一动就出汗。以前这方面知识不足,也犯过错。比如桂圆肉一次吃很多。通常这东西的进补量是每日20至30克,而我一回吃一两到二两。这是身体的需要,桂圆肉性温,说明我有阳虚。但我的阳虚是长期阴虚的结果。所以应先补阴,补阴之后估计就不会吃这么些了。虽然吃多后为防上火,又吃梨子等等,还按补肾阴的穴位。但仍然是违反了调理原则。纠正以后,到09年上半年的时候,经前食用,每次也就二三十克了。

吃得太多,在当时就造成一个结果,经血很少。这表明阴血不足。(我最近在整理那阵的日记,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也准备公布细节。——我这里不光有经验,也有教训。都请网友参考。)

 

《内经中》说“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中华药食同源,每种食品都可入药。所以一般食补就可以,也安全。“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想到上个冬天,无知无畏,刺激了很多穴,都效果显著?也许与此有关……我是有内热么。

 

这回参照各种书籍,入冬时整理出了一个进补穴位表。

补气血:气海,足三里

气海穴能大补元气,气能生血。所以刺激它也可促进补血。

补阴:太溪,三阴交

郑老师在第三册中教了原穴的用法,先太溪补足了,再按涌泉。但实际上,很多朋友无须卧床休养。人总要走路吧,走路就在刺激涌泉了。有中医说,刺激穴位轻而缓为补,重而急为泻。走路肯定是补。这个在《散步治疗肾阴虚》中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肾阴为一身之本。也有人需要按复溜、照海的。看各人的身体情况定了。

三阴交能补三经之阴,脾、肾、肝。

补阳:关元

 

当然可能还有些人和我一样阴阳两虚,气血双亏。若按上表进行,穴就太多了点。能否减至两穴呢?祛病脾胃先行,而足三里和三阴交都补肾,试了一下。足三里补气血,没过几天即脸上有白有红,颜色美。三阴交呢,令容貌年轻鲜润。但只身上气力有些不行?哦,脾属土,肾属水,二者间是相克关系。今冬又是水(肾)气不及的,火(心)气妄行,而金(肺)气受病。“当先补肾,后健脾。”于是加了一个穴,尺泽。

尺泽补肾理肺,益气养阴;肾水又能润肝木、平心火,一穴可调肺肾肝心四脏。前提是肺金不可太虚,所以最好先健脾益胃,土多自生金。但阴不足时,刺激足三里也可能令火增多的,气有余么。再按按三阴交,补阴降虚火。每次操作一至两穴,加起来一天有三穴就行了。我是饭后足三里,睡前尺泽,白日三阴交。

 

光刺激穴位,人动得太少也不好,还是要做点健身功法。

“冬取诸井”,所以首先想到金鸡独立,涌泉在脚底呀。再就是跪膝。因为我肝有问题,而它理肝亦可调肾。有天翻看郑老师第二册,讲冬季养生那篇的,正说到这两种!(再加上走路和坠足功。低温风大时候我就少出门。而坠足功一直没条件做)郑老师为什么只提这几种呢?文章最后说了,“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这几样功法都是做时特别“休息”,不怎么动的。象跪膝我通常就跪着,隔几分钟才走一走,也不急不使劲,然后又跪着不动。

放松,用意不用力,这些是做好养生功的要诀。原先曾在博客上极力推荐小周天,可没多久天就冷了,没暖气的地方不好进行,加上这四法也是个“动”的。想想也就算了。入冬后很快连敲臀法都不大做了,也是身体的选择罢。

 

《求》第三册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段话:“莎士比亚不必跟人学写作,莫扎特也不用人教音乐。鱼生来就会游,鸟生来就会飞。保健的本领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原文大意如此,因我手边没有这本书,只在书店里翻了翻。)这几句让我大吃一惊,再想想又确有道理。前两位都是天才。萧红据说也没看过多少书。而动物,都进化了多少年!身体健康,器官完整,就已具备一些能力。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之下,就可以施展出来。我们不也总在说,要学会听听身体的声音么?

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刚入冬时父亲曾说起,这里(指武汉)好些人冬天就是睡觉,只吃两餐。我心里一动,问:那什么时间吃呢,上午十点、下午四点?他点头说是。我们家曾在春节或是有的休息日里一天两顿,也是这个时间。“鸟因迁徙而羽丰,兽恃蛰伏而体壮”,默想着这两句。人算是哺乳类,与兽更近?哺乳类来自爬行类(所以我们要多做壁虎爬行呀),鸟是从爬行动物中分化出的一支,亲缘关系似乎更远些。不少老人跑南方过冬了,也不知效果如何。虽说冬天应该保暖,但在那边一直是毛孔舒张,总处于阳气生发的状态,这样好吗?

休息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睡眠。秋冬养阴,不光在饮食,也包括睡眠适时、充足。昼为阳,夜为阴,前面博文里谈到过,晚上九点至凌晨三时休息为好,因这段时间乃一日之冬。据我本人经验,饮食补阴之后,一日睡六小时就足够了。(可惜呀,喜欢的影视基本都给安排在了22时以后。偶有早睡,真是很幸福的感觉。)另外,“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内经·素问》)所以冬天不宜太过紧张劳累。如果不注意,累积起来,等到夏天麻烦就大了。

 

 

再说一下保暖。以前的文章中写过寒伤肾。因内经中有“肺恶寒”之语,认为是寒伤肺,波及肾。但实际不止于此,还有“本气自伤”,如肝恶风,心恶热,脾恶湿;风伤筋,湿伤肉。在肾就是寒伤血。所以女性特别要注意保暖。

我原来是金性人,“能秋冬,不能春夏。”习惯使然,即便身体不太行,也常常忘了保暖。有天问父亲,隔多久一次小便。答曰三小时。哎呀,我是一个半小时左右。我想了想,说,你们活动的地方有暖气。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冬天毛孔闭塞,出汗减少,小便增多,是在排寒。郑老师在一篇博文中谈到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升高,令汗多尿少,打乱了自然的调节方式。因此我空调坏了也没修。那么到底是应该寒还是暖?然后我注意了一下,吃饭、睡觉,小便间隔就会长很多。这两项一个是生热,一个是保暖。于是我多穿衣服。结果是在非饮食睡眠时间,也能三小时一次小便了。

 

 

这个春天来得特别早。

1月31日中午,做了金鸡独立后,对父亲说春天好象已经来了。因为有这种感觉不是第一次了。晚上看天气预报,就听见,“按照气象学标准,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春天。但过一段时间又会降温。”呵呵,我们这儿有句“吃了盐蛋粽,才把寒衣送。”就是说不担心冷空气得等到端午节以后了。

次日傍晚,路上等车时同一个女孩说春天来了,她也很同意。虽然从我们周围环境上还看不出变化。

变化来自身体的内部。人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今年是2月4日立春,这以后的感觉是肝气比较足,肝火比较旺。在身体的指引下,我开始经常地用阳陵泉了。

 

希望郑老师能给大家讲讲五运六气。估计今春是太过,来得早而强。

虽然老师说了,不必深究。可是去岁秋我上医院去,发现皮肤科候诊的人最多。——肺主秋,肺主皮毛,去秋很干燥嘛。入冬以后不久,就有两女的,一个35,一个47,向我诉说掉发,睡眠不好、多梦。看她们两颧有红晕,头发失去光泽。这只是肾气不足。轻按太溪或者转转关节就好。为什么不是所有人或所有女人如此,看她俩头发都很黑,面色偏黄。属于肝旺脾虚。肝脾不和,是会影响到心肾的。

这些都是“季节病”,就是说受五运六气影响。《素问》里头这部分看了下,自学起来比较难。记得念高中时地理教材还包含一些天文学内容,当时也是比较吃力。不过我知道这只是方法问题。艾宁(《话中医几度秋凉》作者)母亲不就懂么?据她说母亲及很多医者智力并不超常。郑老师给朋友吴清忠讲过,什么时候有空在博客上写写呢?

 

《求医不如求己》第二册,第一篇就讲春天是“祛病养肝的良机”。感觉说得很有道理,但以前似乎没有体会。现在知道了,因为这个冬天试行了“闭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