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颐节气特刊】夏至. 阳极阴生,取舍之间

 汲书阁 2015-06-23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以天文而言,夏至体现的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恪遵宪度抄本》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同时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夏至后北半球白昼时数逐日减少。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如果依《易经》卦象而论,有两卦与夏至相应。在二十四节气卦中,夏至为履卦。天泽履卦,上乾下兑,《说文》这样解释履:“履,足所依也。”爻辞中亦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之言,也就是说履是实践、行动的意思。也指行为要有礼,更要有理。我们常说克己复礼,“复”字就含在“履”中。复理,践行天理之意,我们讲夏至的取舍,首先要同天道、存天理。舍我见,我执。从五行上看,礼者为明,属火(夏)。夏至亦礼至,无怪乎圣人有道“克己复礼”(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王阳明有云:“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克己就是要灭此心中之贼。礼对人生行为,具有指导、节制、综贯、衡断诸作用,而能促进人与人间关系之圆满,有礼便是行仁。

知取知舍方合道,在《易经》的十二消息卦中,夏至又为姤卦。天风姤卦,上乾下巽,《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减章也。”姤亦同够,少一丝则不及,多一点又太过。以卦象看,姤卦阳升极致之后出现一阴(五阳一阴),暗含吉凶未定之意。也可解为前程未卜,卜,上加一横为下,下加一横为上,上下不明所以要思取舍。


那么该如何取舍?夏至,夏同下也,下即降也,取的就是“降”字,高处不胜寒,欲降必有舍。所谓高处有险,低处有道亦是此意。人身如人生,夏(20-40岁)过入秋(40-60岁),人事皆然。从夏天的壮大开始步入秋天的式微。人老先都是从腿开始老,亦合姤卦一阴从底升起之象。但是人心思长不思降,多少帝王妄求长生,爱取而厌舍,殊不知天道有定。人若不舍,天必夺之,唯有舍才能全。


天地之法取的也是阴阳之道,春、夏天地给予我们的一切,秋、冬都会慢慢的收回,轻至一草一木由沐浴天地之泽在春夏成长,到秋冬枯萎衰败;重至我们人的一生由父母(孩时之天地)的呵护到青年的壮大,乃至最终归于尘土。天地在前半生给予我们了什么,在后半生也就会从我们这拿走什么。认明这点,那么与其痛苦的等天地之“夺”,不如愉快的由己之身开始“舍”。


以上我们谈的是眼为之见的舍,而中国文化讲的是内明,由外而内的舍。我们讲取之有道、讲阴阳平衡、讲过犹不及其实就是讲取舍的关系。取道见而舍我见,取天理而舍妄念,这才是真正的舍,可以让自己“全”的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