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才方能有位

 宇宙新边疆 2015-06-23

    熟悉梨园掌故的人都知道,在古戏台上,两侧各有一道边幕,象征演员上下场的两道门。从观众方向看,左侧为上场门,绣有“出将”二字;右侧为下场门,绣有“入相”二字。这两道门楣的本义是:出征能拜将帅,入朝可为宰执。这当然是封建时代最为理想的前程,最为辉煌的成就。古装戏舞台正是借用这一彩头,来为演员上下场通道命名的。

    能做到出将入相的古代人才,是否德才兼备且不论,但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如,姜尚、吴起、王猛、范蠡、曹操、诸葛亮、李靖、王阳明、曾国藩等。其中,李靖是个代表人物,王珪评价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得到唐太宗首肯。有人说他们是全才,其实不然,从古至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从横向上说,知与能没有边,任何人倾一生精力也学不完;从纵向上说,知与能没有底,持续不断在更新,且周期越来越短。所以庄子慨叹“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姜尚韬略过人,但神话色彩很浓,即便在传说中,一个法术可慑鬼神的人,连笊篱、面粉都卖不出去,能说是无所不能吗?以不世之才自诩的李白,被杜甫夸为“斗酒诗百篇”,却不擅为官之道。尽管他曾仰天大笑奉诏进京,放言“我辈岂是蓬蒿人”,但终究未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供奉翰林没多久,就被炒了鱿鱼,只好游历山水,专一抒发他的诗情去了。法国无神论代表人物高尼罗曾质问:“上帝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吗?”这虽然是个老掉牙的悖论,却也说明,上帝也不是万能的。

    按照辞典的解释,只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才称得上全才,多才多艺的人则被视作通才。在我国古代,被誉为通才的人倒是很多,对他们的评语大多是“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由于那时知识的分类是粗线条的,四书五经的内容主要是文史,六艺的门类与四书五经相仿,即便加上乐(音律)、射(弓矢)、御(驾车)、数(算术),天文、地理、建筑、书画、兵法、医术等还不包括在内。在我国古代,文武兼备就算是通才了,也是用人的理想标准。

    社会发展既需通才也要专才,器与不器,是不是经世济用之才,就看你放在哪个位置上。一般来说,古代的能臣良将、大家名流多半是通才,但也有不少专才。在朝的如翰林待诏、国史编修、参军簿记等,或者是太医御厨、司历太卜、乐正伶官等,均属服务于国家的专门人才。在野的专才,大多是文人、艺人、商贾和工匠等。这些人,或科举落第,屡试不中;或仕途失意,归隐山林;或遭逢乱世,耕读持家;或无意官场,发家致富;或潜心技艺,不求显达;或漂泊江湖,卖艺为生。有些民间艺人的专精程度,已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如,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能让油滴沥过钱眼而钱不洗;庄子笔下的庖丁,能够目无全牛而游刃有余;林嗣环笔下的口技高手,能把一家人夜间遭遇的变故模拟得生动逼真,令人如临其境。

    相比较而言,历史跨入近代以后,专业人才逐渐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即便在人文科学领域,专业化趋势也愈益突出。与此同时,就业的难易和收入的高低,也已成为青年学生选择学业门类的风向标。尽管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渗透越来越深入,最终成果取决于综合科研,但那也是在个人专业突破的基础上多人合作完成的。从当今两个文明发展的需要来看,专才与通才同等重要,专业领域当然需要专才,但因社会分工不同,统御和协调各个专业的领军人物最好是通才。道理是显然的,通才更能胜任全局性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