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复苏后综合征!你了解吗?

 舒HUANLIANG 2015-06-23

(与20多万医者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


基本概念


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措施后,虽然自主血压恢复,但仍有数小时的昏迷,并常伴有数天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种情况称为复苏后综合征。主要原因为再灌注损伤所致。这类病人可完全恢复,部分可能留有轻微的心理学或神经病学缺陷。


再灌注损伤可对脑、心、肺、肾、胃肠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和结构产生严重影响,并表现出各自的临床特征。如:

①昏迷、抽搐、发热;

②低血压、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

③呼吸功能不全;

④急性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

⑤胃粘膜损害,应激性溃疡和肠出血等,并可造成肠道细菌移位。



2复苏后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消除缺血原因

,尽早恢复血流 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措施,尽可能在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时间以前恢复血流,避免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时要注意保持低压、低流、低温。前二者的意义在于使再灌注时氧供应不致突然增加而引起大量氧自由基形成;后者则降低缺血器官代谢率及减少代谢产物聚积。


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1.补充糖酵解底物,保护缺血组织:磷酸已糖。

2.补充能量物质:ATP。

3.消除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障碍,延长缺血组织的可逆性改变期限:氢醌、细胞色素C。

4.消除自由基。

5.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

6.细胞保护剂的应用


近年来,提出的细胞保护概念,即某些因素或药物,不是通过改变器官组织的血流量,而是直接增强组织、细胞对内环境紊乱的耐受力而起细胞保护作用。目前已知许多内、外源性细胞保护剂应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效果。如牛磺酸、金属硫蛋白等,具有抗脂质过氧化、调节Ca2+及稳定溶酶体酶的作用;糖皮质激素、654-2有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酶的作用;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脉酸脂),如脉酸脂可强烈抑制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凝血酶,可全面拮抗活化的凝血-纤溶-补体-激肽系统,从而保护细胞。一些具有活血化淤功能的中草药也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目前尚有提出利用重要器官(如心、脑)内在的抗损伤机制来保护器官功能。如利用应激状态下(如过热、缺血-再灌注等)体内所产生的热休克蛋白来对抗再缺血灌注损伤,其作用可能与热休克蛋白增强心肌或神经细胞抗氧化作用有关。这些在防治再灌注损伤方面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除上述防治原则外,复苏后综合征的防治,还包括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