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脂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12-13


作者: 崔瑞冰, 阎明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7期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且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肝功能异常及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调脂药物一方面可以降低血脂,对肝脏沉积有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脂质在肝内的积累,从而加重肝损伤。尽管NAFLD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鉴于NAFLD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因此调脂药物能否用于治疗NAFLD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简述了调脂药物对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影响。

引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饮酒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H-LC)。NAFLD是导致西方国家慢性肝脏疾病及致死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为20%~30%,与肥胖的发病率33%相近。NASH相关的肝硬化已成为美国肝移植的第三大病因。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

虽然NAFLD的病因仍不清楚,但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NAFLD发病的中心环节。除此之外,NAFLD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密切相关,包括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早期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近年来提出的假说为:脂肪酸的代谢而不是脂肪酸本身可导致内质网应激、炎症、凋亡和坏死,从而诱导肝细胞的损伤。NAFLD的其他发病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ATP合成障碍、血流减少、缺氧、肠道来源的内毒素和乙醇、脂肪素调节障碍和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

NASH的有效治疗对预防NASH-L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其药物治疗研究已成为脂肪肝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中调脂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多争议。调脂药物可降低血脂,对于高血脂及其造成的肝脏沉积有治疗作用。但由于其促使脂质更集中在肝脏进行代谢,有可能促进脂质在肝内的蓄积,从而加重肝损伤,故其在 NAFLD 的应用始终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与观点。


温馨提示:如您想浏览或下载全文,请通过电脑登陆本刊官方网站lcgdbzz.org,点击在线期刊,欢迎阅读。

引证本文

CUI RB, YAN M. Application of lipid-regulating drug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J Clin Hepatol, 2015, 31(7): 1038-1041. (in Chinese)

崔瑞冰, 阎明. 调脂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7): 1038-104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