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内参温馨发于北京 “前二后五”,优惠活动时间设定需“搔到痒处” 这个举措,在前期活动策划的时候就要进行设置,即将活动周期设定的长一些,别小气地“仅限三天”,这年头有量才能让有利更具保障。 周期长度的设定有技巧,既不短也别太长,搔到用户的“痒处”就“收手”。以小长假3天为界,提前2天延后5天,总体控制到7至10天较优。 优惠活动起始日未必非要从小长假第一天起算,适当提前一到两天能起到“预热”的效果,吸引非“家庭聚餐”场景的“散客”。 对于想对你们店“拔草”(没懂?百度下)的顾客(大中型家庭聚餐除外),他们未必愿意选择高峰期就餐,如果非高峰期就餐时还能享受到优惠,他们何乐不为? 提前和延长的那几天时间,就是他们的机会窗口,既落下实惠,也不乏节日场景的参与感。 但是,每次活动的周期也不能无限“加载”,免得降低餐厅“逼格”。和谈恋爱一样,要欲擒故纵、见好就收、收放自如…… “制造”回头率,凭节日账单“再就餐”打折 一个眼光长远的餐厅,一定不只想着如何吸引新客户,怎样让客户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头”是其营销的重要目的之一。 节日营销能给顾客一个好的回头“借口”,但这个借口非自然生发,而是靠餐厅“制造”。 “凭消费小票一个月内再次就餐打x折或者赠菜”,这样的营销在平日做或许有些怪怪的,甚至得不偿失。因为,平日用户与节日用户的构成会有一定区别,节日就餐用户“忠诚度”相对平日顾客略低,有些人只是借节日“尝鲜”。 所以,要多花一些心思,考虑如何将节日用户的“激情消费”进行转化,“凭票回头打折”是让这类客群“再回首”的“借口”之一。 切记,凭节日消费小票打折,一定设置有效期,增强与“节日消费”的关联度,下次过节,用户才能依旧想到你。“无限期”,就会觉得你能随叫随到,永远在那里“等他”,还是和谈恋爱一个道理。 用节日相关元素做游戏,给回馈老客户一个自然的“借口” “远亲不如近邻”,节日期间到店“激情消费”的人是你的“远亲”,非节日时段会来就餐的用户是你的“近邻”。 所以,对于老顾客,餐厅要注意勤联络感情。咋联系?时不时给他们一些“惊喜”。 “后小长假时代”来店的用户,你可以对其实行赠菜、打折,但不能“白给”,一定要通过活动跟他们互动,且要与餐厅节日期间设置的活动有关联度。 这样才能让其尝到节日消费的“甜头”,对你们下一次活动有“盼头儿”,为其在下一个节日“全程参与”(活动前中后期)你们店的活动埋下伏笔。 比如,可以让其回忆餐厅端午期间活动名称、口号等,答对即给予奖励,也可以让顾客凭本次长假期间与父亲出游的合影享受某种优惠,等等。 活动具体细节可以不拘一格、天马行空,但都围绕本次假期的元素,培养用户对于餐厅节日消费的忠诚度。 依托大数据“跟踪”用户,用“惊喜”提升用户黏性 数据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儿就不赘述了,记住很重要即可,餐饮行业更是如此。顾客口味、到店频度等基本信息,用数据管理比仰仗优秀服务员的记忆能力靠谱很多。 比如,用户节后到店就餐,餐厅可以通过对其端午期间所点菜品的“记忆”,进行赠菜或者单品免单。 假如你店里端午期间设置了手机游戏环节,可以致电记录保持者,让其来店免费就餐或者打折。这些“惊喜”,相信用户不会讨厌。 所有这些举措,为的只有一个目的,培养用户忠诚度,让他们对餐厅下一次活动有念想、有盼头,这就是传说中的“用户黏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