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会为内容的选择头痛吗

 杨关桥 2015-06-24

 二、还会为内容的选择头痛吗?

上文说到,写什么内容,也是一大头痛之事。别看我们许多书友平时挥洒,似乎在写什么问题上不成问题,但随着展览截稿日期日渐接近,心中着急,赶紧去准备作品。这个时候犯难了,写什么呢?写昨晚应酬时写的“北国风光”,还是跌倒了尚能背出来的“远上寒山石径斜”?这种苦恼,我看每一个书法爱好者都有或都遇到过。那么,创作内容怎么选择呢?

国展对内容的要求,一是比较宽泛的,即内容健康高雅就行,一是主题创作,提倡反映某个主题的内容,如长江杯提倡写歌颂表现长江主题的,妈祖杯反映妈祖文化的。无论是宽泛创作还是主题创作,在文体上大体有几类常用于书法创作:一是历代诗词,二是经典散文,三是古今书(画)论,四是札记笔记,五是自作诗文。

写什么方面内容搞明白了,就得收集内容,这是平时的功夫活啊,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平时不做功课临时就会手忙脚乱。有人说,你这几类内容已包括了半部中国典籍了,哈哈,说真的也是,但我们是否可以有所侧重?比如喜欢写诗词的就选择一些自己觉得合心水的,建立个文件夹,一些背的滚瓜烂熟、大家写烂了的诗词,一般就不要选了,一是了无新意,二是写起来容易程式化。喜欢写书论的赶紧去买一套《历代书法论文选》,包括续集,厚厚的共三本,喜欢札记笔记的选几本就行,在很多书店都有,比如比较多人选的《世说新语》,比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论书》、《***画跋》等等,你问我喜欢什么?《东坡题跋》、《南村辍耕录》等都是我经常用的。当前有识之士从书法必须有传统文化涵养角度,提倡书家自作诗文,这是一个新风向标。关于自作诗文,后面有专文来谈,在此暂且不表。

前文之所以说要确定自己的拿手形式,就是因为有了形式,选什么内容、多少字数就容易心中有数,比如大字中堂可能一首七律、五律就行了,但手卷册页可能要选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长文或多篇(则)短文,特别是书论、札记类内容。现在倡导形式与内容协调,这方面我们不能忽视,这涉及到一个审美和判断能力问题。

对了,还有个繁简转化的问题。现在我们接触到基本都是简写体的,怎么转化为繁体?如果你功夫厉害,直接搞掂,我真心的佩服!但大多数作者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我教你两招:一是通过电脑进行简繁转换,二是通过互联网繁简转换网进行转换。记住,转换后一定要进行检查,一些多体繁体字一定要搞清楚,比如余还是餘,云还是雲,几还是幾、台还是臺等。又有人问了,怎么区分,我说,现在qq群、微信平台上不是很多简繁字体转换容易转错的字的帖子吗?没有捷径了,必须多看多背。

最后不忘提醒大家一句,网上下载的内容往往错漏百出,使用时一定要有正版书籍比对校对,偷懒往往会吃大亏,在这个方面我有过深刻教训,作品获奖了,但因为内容错漏被专家狠批,自己也得认了,虽然这都是网络惹的祸,但谁叫你不去认真比对呢。罪过!现在文字审读严格了,评委是蒙不得的了,再抱侥幸心理倒霉的会是自己!


看看第五届兰亭奖作者写的都是些什么内容


金泽珊-自作知镰庐十二札


蒋乐志-王勃诗


栾金广-自作联


曾锦溪-米芾论书


贺炜炜-唐诗二首


彭双龙-自作跋颜鲁公诗抄


乔延坤-天工开物


王卫军-袁枚随园诗话局部


许彪-荀子劝学


杨江帆-苏轼文游白水书付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