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落后不是因为民主制度,而是难以对世俗社会和精神社会进行改革。假如没有民主制度,印度会更糟糕,甚至连国家统一都无法维持。 西班牙称霸靠的的是伊比利亚主义,奥斯曼帝国崛起靠的是原教旨主义,英国强大靠的是原始市场经济,德国复兴靠的是铁血政策,法国革命靠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日本扩张靠的是军国主义,还有在波士顿倾倒茶叶而引起北美独立战争的亚当斯,靠的是自由主义。他们哪个是因为民主制度而强大?民主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像中国这样信奉儒家文化、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所以即使是五胡乱华时代、身为少数民族的苻坚和拓拔氏都努力地想统一全国,因为他们更加认同儒家或儒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 反观印度,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一直是各种部落、族群自治的状态,宗教信仰、民族、人种也是五花八门,国家的概念很淡薄,有点像欧洲的城邦那种传统!中国长期的中央集权传统是世界的一个异类,这是因为中国北方有持续的游牧民族入侵的压力,导致中国逐渐形成大一统王朝。欧洲、印度都缺乏这种压力,因此都没有形成长期的大一统帝国,也就没有中央集权。 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多种姓的社会多元化地区,在历史上,除孔雀王朝(大致与中国秦朝同时代)和莫卧尔王朝(与清朝大体同期)曾短暂实现次大陆基本统一外,其他绝大部分年代都处于邦国林立的分裂状态。即便在短暂的统一时期,地方对朝廷也只是臣服和进贡的关系,中央对地方也未实行过郡县管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是颇有张力的印度教使得南亚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统一。而政治统一则是到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才实现的,自上而下的文官制度以及连接各地的铁路和电报网络催生了现代印度,印度民族主义也随之兴起。 假如印度要建立一个现代中央集权政府,那就需要辛亥革命、北伐、中原大战、南昌起义、国共战争、肃反、整风、土改、反右、公私合营、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印度连一个都没有。 假如印度是君主制,或许还能君主立宪。再或者印度是殖民地,印度或许保留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印度今天的问题却恰恰是民主制,谁想改革现在的印度,印度就先革谁的命! 莫卧儿王朝出现过几位非常伟大的君主。其中的阿克巴(1542-1605)是一位怀着理想主义的统治者,他试图把所有印度传统中最好的成分与莫卧儿人带入印度的成分融合在一起,他的四个妻子中有两个是印度教徒,一个基督教徒和一个伊斯兰教徒,这显示出他对宗教的宽容和对印度宗教多样性的象征性包容。但他的这个宗教融合理想却没能得到继承,否则也许我们今天在这块大陆上见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不是因为宗教而分离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了。 梁漱溟标榜印度哲学和思想,印度有多种立文字的宗教,宗教后面不立文字的教派更是数不胜数,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盛行的佛教,在印度只是一种被边缘化的宗教,这种宗教平民化的模式,导致现代化根本无法推进,一个民族、社会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还有奥斯曼帝国,曾经盛极一时,当时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北非和中东,拿着火炮打冷兵器时代的欧洲,对文化、宗教包容,用犹太人管理国家。最后狭隘民族主义和既得利益者改革这个国家,导致军队世袭化,最后沙俄、英吉利、法兰西,一次次的瓜分这个国家。就是因为印度、奥斯曼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太强大,导致现代化无限期的被延迟。把中国放到英美、法德、印度、穆斯林这样的世界文明中横向对比研究,我个人认为,死传统文化要比活传统文化要好。今天我们创造的不就是明天的传统文化?文艺复兴不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批判和颠覆,所以说毛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传统文化对于社会转型好不好,有待商榷。 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日本、俄罗斯、德意志这些后发国家一样审视过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本希望和欧洲人杂交,俄罗斯人要求自己的国民说法语,德意志和这个世界干了两架,奥斯曼土耳其为了摆脱传统,甚至放弃了大部分领土。而中国不过是破履自珍而已。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光热资源比中国有优势,耕地面积超过中国。中国北方一熟,南方二熟,也有农业三熟的地区,那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也是中国经济最繁荣开放的地区,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辽三角>黑三角都是光热因素决定的。印度全境都有农业三熟的条件,种植业是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国民经济的基础,那印度农业产量一定是中国的三倍,甚至更多吧,具体数据要查一下权威学术著作。所以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文明时代,印度的GDP很多时期是超过中国的。 为什么印度没有中央集权的传统?
----
第二次,月(肉)氏(汁)人来了!!他们直接把赛卡人,希腊人余部当然还有被欺负得不行的印度人全部征服。一看对方没什么战斗力,干脆一路南下、东进,最后建立当时版图雄踞中亚和印度的贵霜帝国。西起中亚,东至恒河盆地,都是他们的地盘。
当然,如果把外来的征服者也当成印度古代帝国的话,贵霜王朝是很有中央集权的可能的。可惜这个几乎把全部重心都放在贸易上的游牧国家保持着草原上的习性,对疆土的概念不那么珍惜,对统治也不那么在行,短命的王朝很快就无法治理文化跨界如此广阔的土地,四分五裂。 第三次,匈奴人来了!!匈奴人来的时候,印度历史上另一个强大的帝国已经崛起了,笈多王朝。三、四世纪时,笈多王朝的迅速崛起一直是印度古代史的迷思,他们再次打败了周边小国,统一了恒河流域,也夺回了印度河流域的大部分疆土,可他们的统治同样混乱,强权的国王死去,结果就是内乱不止。当匈奴王阿提拉四处肆虐的时候,留在中亚的白匈奴人又来了,风卷残云再次把印度西北打了下来。 不可否认的是,游牧民族统治者虽然战斗力强,但统治力都不够。匈奴王朝很快解体,再次把印度打回一片小国林立的狼藉状态。但匈奴人入侵后,印度的某些拉吉普特部族开始出现。我一直深信这么勇武的民族肯定和匈奴人有关系。记住拉吉普特,如果有一个部族是真正体现种姓制度中的战士阶层刹帝利的荣光,他们就是拉吉普特人,他们是会打仗的人。
先做个小结,到印度的中世纪开始之前,印度的帝国属于来一个侵略者就被打跨类型,即使不被打垮,也被打到吐血,产生足够强大的离心力,把中央帝国土崩瓦解,所以小国林立,但却无法出现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 ---
可是好景不长
第一次,八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就开始试探印度了。大帝国伊拉克总督和后继的指挥官在725年就已经攻占了印度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东至古吉拉特和拉贾斯坦南部也处在他们的控制中。但是,终于有人站了出来,他们就是拉吉普特人!瞿折罗-波罗提诃罗把阿拉伯人打跑了,而且打得他们无计可施。穆斯林历史学家将他们的国王和哈里发、中国皇帝以及拜占庭皇帝并称为世界上四位最强大的统治者。
第二次-第二十八次,马茂德来了!!!!这个马茂德是我在印度历史上读到的最奇葩而凶残的入侵者。他是突厥人奴隶之子,他的父亲便是迦腻色王朝的建立者。他在998年继位,然后就开始了20多年无穷无尽羞辱印度的过程。他一共入侵过印度17次,把当时北印度平原上的各大拉吉普特统治者全部虐了一遍,亲手毁坏各种印度教圣物,然后把人家的财富搬空,全部带回加兹尼城,这座当时世上最华丽的城市之一。
第二十九次,古尔的默罕默德来了!!这次正儿八经,人家是“圣战”!!拉吉普特联盟能够在初次交战,就击败当时不可一世的骑射兵兵团已经是印度的大逆袭了!所以当默罕默德第二次进攻印度的时候,北印的军事力量已经完全抵挡不住。到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默罕默德已经征服了整个北印度,而且东至孟加拉,南及孟买,都完全被穆斯林控制了。 1206年是亚洲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时间点,那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酋长开始了他的征服计划,此后,亚洲几乎全给跪了。不过,在蒙古人光临印度之前,阿拉伯人真的来了。 同样是在1206年,库特布-乌德-丁·艾巴克(侵略印度的人名字都好长)创建德里苏丹国。德里苏丹国是穆斯林征服者在印度范围内建立的第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这是一个可以与笈多王朝相匹敌的政权,甚至说,它在军事能力上,第一次比周围的国家要高出一个层面。
第三十次,蒙古人来了!!连穆斯林到了印度都会掉战斗力,或者说他们只是倒霉,碰上了蒙古人。帖木儿在1398年来到了印度,此前他征服了波斯,占领了巴格达,顺道来德里抢劫。结果德里被屠城,德里苏丹国亡国。刚刚印度化的穆斯林王国遭遇了同样的厄运。 写到这里,结论应该已经很明显了,印度的军事力量和国家综合实力都不足以支撑其大一统,无须说中央集权了!后来大莫卧尔皇帝来了以后其实是很接近中央集权的,甚至说就是做到了。但是军事采邑制和一系列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方法,这既不是印度的传统,也没有往后传承。
好吧,我也不能光扯淡,印度是个很和平的地方,他们的人民都不擅长打架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