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柳青青 于 2015-6-4 17:50 编辑 当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出配速后,接下来的就是怎样执行自己的配速。配速制定不容易,执行更不容易。这里说说个人的体会,可能对于某些选手能有点启示。 要有定力。我这里说的定力,就是毅志力,就是能够排除一切干扰,“我行我素”的能力。我们知道在马拉松赛场上气氛是非常热烈的,众多的选手集结在一起,众多的观众在加油呐喊,媒体记者的镜头到处扫描,现场节奏强烈的音乐声伴着领操员的律动,在这种场所选手们的情绪高亢,特别是在起跑的那一刻,很容易随着人流奔跑起来,不自觉地就把事前制定的配速抛到九霄云外了。有时你还会与观众互动,为了赶超别人,你还会在密集的人流中窜来窜去,这样,会消耗掉你大量的能量。所谓要有定力,就是选手要放平心态,要客观地认识到你跑得再快,你也不是跑在最前头,你跑得再慢,你也不会落在最后头,重过程,轻结果,你喊你的,我跑我的,稳住阵脚,保持能量,“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到马拉松的后半程时,你不断地超越别人的感觉,那是多么爽快的事呀。 卡住时间。戴块腕表,方便计时。按照事前的配速,你可以制作一张配速表,比如你的配速为500,这就很容易记住,每到一处里程标志处你可以看看表,5分钟一公里。当然你的配速不一定是个整数,比如530,事先列个表格把每公里的时间标出来,记住几个整数,如11分钟2Km,22分钟4Km,33分钟6Km……依此类推,这样跑到里程标志处的时候,可以进行调整,让跑速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当然,如果有条件买个佳明运动表或运动手环,那就更方便了。 跑出节奏。在固定时长中形成的脉动类型,就叫节奏。衡量节奏的单位是节拍。我们大家对音乐中的节奏不陌生,喜欢音乐的跑友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那就是当我们听着悦耳的音乐跑步的时候,感觉得很轻松。之所以轻松是因为我们跑步的节奏跟音乐的节奏相吻合的缘故。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像马拉松一类的长距离跑,只有跑出节奏来,才会轻松自如。 怎样才能把整体速度的节奏控制好呢?这里得先说一个概念,那就是步频,所谓步频就是在一分钟时间能跑多少步。很明显,步频实际上就是衡量节奏的单位——节拍。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决定我们速度的是两个因素,即步频和步幅。通常用公式来表示:速度(米/分钟)=步频(步/分钟)×步幅(米/步)。平常跑步的时候,我们可以戴腕表来测定一下自己的步频。据科学分析:无论我们跑步速度是快是慢,步频通常都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业余选手的步频能达到170步就相当不错了,一般在165左右。其实马拉松选手的速度主要靠提高步幅来实现的。高水平的选手步幅大多在其身高左右,顶尖的选手步幅甚至超过身高,达到2米左右。业余选手们的步幅也就在1.2米左右了。所谓跑出节奏感就是依据平时训练的步频来跑。 及时补给。能量的补给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跑马拉松的选手在跑前要特别注意饮食调整,以让体内储存足够的能量。跑马拉松的前三天一般以素食为主,增加机体的糖分,使肌肉中的糖原质达到饷状态,这正是选手们在跑马拉松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马拉松是超长距离的跑,人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非常大,而且体温不断地上升,积极地补水能够帮助身体降温,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水分流失达到体重的3%以上,人体运动机能就下降,当水分流失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对人体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在跑的途中要及时补充水份,一般跑全程的选手在15Km处就应该开始补水或能量,沿途每个供应点都补,每次不必喝得太多,2、3口即可。如果途中有香蕉、巧克力补给,最好不要错过,这些东西对人体的能量补充来得快、效果好。对于有些出汗多、体内电解质流失快的选手来说,在途中能补充一些淡盐水是最理想的,如果没有,选手可以自备盐丸进行补给。 补充内容 (2015-6-11 21:03): “使肌肉中的糖原质达到饷状态”应为“使肌肉中的糖原质达到饱和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