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仪式文化:企业组织传播的象征性标志

 王兆善 2015-06-24
企业组织中形成人们态度的信息依赖于组织传播中的人际线索和活动线索,仪式文化作为企业组织传播中的象征性标志,以集体行为的结构化和稳定的模式特征使企业组织传播活动惯例化,其过程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信息与线索,为组织提供了生动的情境氛围。通过对企业仪式文化的参与和理解,既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确定企业组织的注意力投向,明确企业组织的优先权,又能内化为组织传播活动的无意识前提,从而使仪式文化作为组织意识形态的体现而得到颂扬和支持。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历来非常重视通过仪式文化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的教育训练。每天早上八点钟,全体员工诵读松下精神,高唱公司歌曲。所有员工每隔一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十分钟的演讲,用以阐述对公司精神的理解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这种仪式文化,人们不仅能够体会到玫琳·凯的战略决断力和乐观精神,而且在仪式过程中产生的认同感及其英雄意识促使员工内心得到极大的展示和满足。

  仪式文化在组织传播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丰富的细节和复杂性,它具备可理解组织传播变化的因果结构。作为企业组织传播象征性标志的影响就是依赖于仪式的细节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意义。在松下电器及玫琳·凯公司里,员工们通过不同的仪式了解其所在组织的传统、历史,研读其组织中文化的精华。这其中对于组织的精神、价值的认同和接受是确定组织传播的文化基础,仪式中的各种细节影响着员工的行动。当员工感受到仪式文化中的象征性信息时,就会在行动上对这些信息做出回应。尤其是对于那些新加入组织的员工来说,参加类似的仪式便于他们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行为准则。而对组织本身来说,员工通过对组织的信任和肯定,强化了组织的威信,形成组织内部民主平等的氛围,组织发展的目标也就更易于实现。因此,仪式不仅是组织传播活动的行动框架,更是一个组织及其员工和组织传播过程的象征。它们作为组织传播的特殊话语和知识载体,对内以一种极易获得的形式让员工从既往经验中获得参考信息,全体员工通过仪式文化认同企业价值观,就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成熟的企业都善于运用仪式文化这种简洁的象征性标志来强调它的文化与价值,鼓励员工为可持续竞争优势作出最大贡献。而在实践中,这种强有力的、适宜的仪式文化正日益被众多企业看重,并成为实施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因此,通过制度规范、精神升华和多种形式创造企业的仪式文化来支持企业价值追求变得非常有必要。

  制度规范化是指组织传播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议程设置方式,达成员工趋向组织期望的习惯性行为的过程。比如松下公司、玫琳·凯公司的仪式文化中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项仪式都是一个固定时间和固定的议程。这种制度化的仪式文化好比一种无形的控制机制,不断地提醒着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资历的个体员工的忠诚意识。从而使员工了解组织的发展历程,形成对员工的约束力,通过这种自我控制完美地维持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秩序。

  复杂无序的外部环境可以使昨天的仪式文化成为对今天企业成功的制约,因此,建立一个能有助于在现实多变的组织现象中发展和管理与众不同的仪式文化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当今各种组织之间形式化、结构化、标准化、权力层级、复杂性及员工素质各不相同,为了使组织发展战略取得成功,必须有符合战略要求的组织仪式文化,或者说组织的仪式文化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因战略变化而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一定的组织战略总是与一定的管理方式相对应,并且通常处于相应的组织文化氛围之中。因此,仪式文化要跟着战略走。不同的组织需要根据其不同发展目标、价值取向、管理风格创造各具特色的仪式文化。诸如强调开拓精神的组织可以在新员工培训期间,设计加盟仪式,使新人尽早融入组织的氛围中;强调“服务至上”的组织可以内外结合,仪式中邀请服务对象参与短期的组织经营活动,体验组织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促进组织内外互相理解、体谅、宽容和激励;崇尚尊重和信任的组织,可以让员工参与仪式的策划、安排、实施。在强调员工个人贡献的同时,强调团队业绩,以优秀的个人去带动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仪式文化作为组织传播经验的储蓄所,是传递给员工和客户的重要象征性标志,它集中体现了特定的组织价值,传递着组织所追求的精神,是增强组织适应竞争和应对挑战能力的重要工具。然而,反观国内企业,我们可以看到把仪式文化作为塑造企业文化,并成为企业组织传播的自觉行动者极为鲜见。目前常见的只有随机性的开业、周年、奠基、封顶、揭幕、迁居、剪彩、颁奖等等仪式,在重视企业文化和强调企业组织传播个性化的今天,这种随机性的仪式安排显然是有缺陷的。因此,每个企业组织都需要通过主动利用仪式文化来反映值得骄傲的历史,传达和强化核心价值,强化组织员工的主体意识,激发组织员工的凝聚力,藉此开拓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开创企业发展与变革的新局面。

  (作者邢鸿飞系中国科技大学外语系讲师,胡河宁系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