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香菇之源 百山祖关于香菇发源地探索

 释怀斋 2015-06-24


 


 

   中华香菇之源 百山祖关于香菇发源地探索


 

 

一.“香菇之祖”吴三公


 


 


庆元县龙岩村地处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北麓,这里气候宜人,植被丰富,非常适宜香菇生长,香菇之祖吴三公诞生在这里,如今,村里还保留着吴三公祠、吴三公墓和吴三公旧宅遗址,而关于吴三公的民间传说则在庆元县世代流传。

在龙岩村村头,几棵百年古树环绕间有一座祠堂叫“吴三公祠”,祠堂正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有“香菇之祖”四个大字。在祠堂旁边的一块石碑上,则刻着“香菇之源”四字。
据史料记载,吴三公(1130-1209)原名吴三, 出身贫寒,以上山采菇、狩猎和外出挑盐为生。公元1150—1200年间,他在茶梅圩——西洋(现名为香菇湾,在百山祖顶峰之北)一带打猎时,发现阔叶树倒地所生之蕈无毒味,即取名为香蕈(香菇的庆元方言为“香蕈”。)吴三发现用刀斧砍树的疤痕上能出香菇,于是大规模进行栽培,这就是原始粗放的“砍花法”,也即将树砍倒,在树干上隔一定距离用斧头切入树皮,让树干自然腐烂、长菇
的原始栽培香菇方式。后来,吴三又对砍而未出菇的树采取了猛击树干的方法,数日后遍树出菇,谓之“惊蕈术”。如今,在香菇湾还可以看到当年吴三种香菇用过的石臼、菇棚遗址。
吴三向周围村民传教了种植香菇的技术。通过共同的劳动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种菇技术。种菇术逐渐传播推广后,吴三深受百山祖地区百姓的爱戴,生时就被尊称为吴三公,去世后则被奉为菇神,当地许多村庄都立庙拜祭。相传到明朝时,刘伯温将香菇作为贡品进献给明太祖,并奏请朱皇封龙庆景三县为种菇专利,极大地促进了菇业发展,当地村民们更加崇拜吴三公和刘伯温,菇神庙遍及大小村落。在百山祖区的每个菇农家庭的香火榜上,吴三公和刘伯温是必不可少的两位。
在吴三公真实身份确定以前,他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能神机妙算的“神”。香菇文化研究专家樊寿康通过多年努力,证实吴三公确有其人且生于龙岩村。上世纪80年代初,因身体不好提早退休的樊寿康来到庆元,一头扎进了对吴三公身世的考证研究和香菇文化扫掘整理工作。为了寻觅吴三公的足迹,樊寿康节衣缩食,常年在外奔波,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也花完了,许多人讥讽他,家人也劝阻他,后来妻子也与他离了婚,但他从不言悔,依然痴迷于找寻香菇的渊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7月12日,樊寿康到龙岩村调查时,适逢村里“六月六晒祖宝”,他看到了一本明万历三十七年修纂的龙岩村《吴氏宗谱》,仔细翻阅后,终于找到了关于吴三公的明确记载:吴三公,“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三月十七。娶刘氏香蕈,厝乌龙墓,与父隔壁,吴处兰花形。于明神宗万历三
年敕封为判府相公。”在实地查看了吴三公墓等遗址后,结合其他宗谱及相关史料的记载,樊寿康确认吴三公生在龙岩村。
吴三公的生平业绩,是庆元香菇文化的核心内容。1994年,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张树庭为吴三公祠题词:“香菇之祖。”

二.百山祖菇民社区——香菇文化缩影

在百山祖龙岩小学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如今被辟为“龙岩香菇文化陈列馆”。小小的一间教室里,陈列着数百件实物和文史资料,浓缩了数百年的香菇文化。据樊寿康介绍,以龙岩村为中心,包托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以菇业为主的1300多平方公里,实际上是一个在全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菇农社区,它孕育了诞生于12世纪的中华香菇文化,比日本有史料记载的香菇文化早300年。经过数年的考察和分析,樊寿康将之称为“百山祖菇民社区”。
在长期的香菇生产实践过程中,当地菇农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生产习俗,产生了以菇业为中心的文化观念,建立了菇民自己的独特管理机构“三合堂”,有共同的菇神信仰,有集中的文化体育活动——“菇神庙会”,最具神秘色彩的则是香菇话“山寮白”。
“山寮白”主要分布在百山祖深山区,菇农到外地种菇,与外乡

人说普通话,菇民之间则讲方言,以保证种菇技术不外传,同时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外乡人听不懂菇民说话,就称之为“黑话”,事实上,就是同村的非菇农,也听不懂“山寮白”中众多隐语的含义。椐樊寿康介绍,“山寮白”中的隐语主要分为五类,即回避不吉利字眼、回避鬼神、保护人身安全、保守技艺秘密、生活忌讳。如香菇叫“香老”、被贼偷窃叫“刷去”、刀叫“弯”等。“山寮白”的产生和形成,具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目前正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和研究。
古时,百山祖菇民社区里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其中最严厉的是种菇技艺“传子不传女”,如若违犯,制裁甚严,这在一段时间内阻碍了菇业的发展。由于菇民种菇都在深山老林,官府管不到,菇民们为了维护生产秩序,由自然领袖组成了“三合堂”,实施规范禁忌,对菇业大事作出决策。
百山祖菇民社区文化的最集中体现是“菇神庙会”,从有史记载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庙会是菇民一年辛苦之后的狂欢节,在每年的6月或7月举行,除了祭祀,主要活动是演菇民戏,唱菇民歌,商品贸易以及交流种菇技术等。而“三合堂”的领袖们则趁此机会商议菇业大事。其中的“菇民戏”是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据樊寿康介绍,它跟婺剧很像,道白带有浓重的乡音,通俗生动,许多剧目也都跟婺剧相同。
百山祖菇民社区是中华香菇文化的宝贵资源,如今,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当地政府正准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充实内容,为中华香菇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