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地菌业>一代菇神出庆元 网络朝圣吴三公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1-16


浙南菇神

吴三公


        龙岩村隶属于庆元县百山祖镇,地处百山祖东麓,东靠景宁,北连龙泉,全村600余人,吴姓占95%以上,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村民世代以栽培香菇为生。

        唐宋之交,龙岩村出了一位栽培香菇的能人,名叫吴继山。因在家排行第三,后人便尊称他为吴三公。

  吴三公世居深山,以狩猎与采集野生蕈菌为生。他发现阔叶树木死后,用刀斧砍伤皮层,便会长出菇类,且多砍多出,少砍少出。菇木上整齐的、白如霜花的刀痕,被三公称为“花”,这一手法被称为“砍花法”。生长出的菇滋味甜美,食之可健体却病。如果人体皮肉为刀斧所伤,将这种菇嚼烂涂抹伤处,颇有奇效。

  吴三公反复实验,还发现有些阔叶树朽木虽经刀斧砍过,却经多年长不出菇,便以斧头猛击之。数日之后,遍数出菇,菇民以后称此为“惊蕈法”,以为是吴三公借用神力所至。惊蕈法成为后世菇民之特殊技艺,世代流传。

        对于吴三公做香菇,当地有这样的传说。有一年,温州有个客商到龙岩买木材,客商要的是杉树,而吴三公却砍了一大片栲树和米榆。结果客商拒收,这些木材在山上任凭风吹雨淋,无人问津。谁知,到了冬天,满山的栲树、米榆都长出了一朵朵小雨伞般的东西,三公采了一兜回来,煮熟一尝,味道很香,便把它取名叫香菇。从此,三公天天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成干。有一次,天上飞来一群白鹇,把香菇吃得一颗不剩,吴三公很生气,举起斧头在菇树上乱砍乱捶了一番,谁料第二天,那些被斧头砍过的地方,便长出了更多的香菇。

  从此以后,吴三公把做香菇的方法传给了自己的后代。时间久了,邻近的龙泉、景宁两县百姓也学会了做菇。当地的民谣唱道:“朱皇钦封龙庆景,国师讨来做香菇”。明朝洪武年间,处州香菇入贡,被朝廷列为佳品,民间传为国师的刘伯温就对朱元璋说,处州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生活艰难,朝廷要多加扶持。朱元璋将香菇生产的专利权赐给龙、庆、景三县百姓,并封赠吴三公为“羹食公侯”。万历三年,皇帝又敕封为“判府相公”,后世菇民奉吴三公为“菇神”,并建了规模宏大的凤阳庙,设菇神之位,年年祭祀。

        龙岩村作为吴三公的故乡,至今保存着很多与吴三公有关的事象与遗迹,包括吴三公祠、吴三公故居、吴三公墓等。龙岩村的各处都体现着香菇文化。龙岩村现存的《吴氏宗谱》也记载了吴三公的事迹。

  每逢农历三月十七(吴三公的生日)、农历八月十三(吴三公的卒日),龙岩村民都会在吴三公的神位前,点烛上香,供筵祭祀,形成龙岩村特有的香菇文化。


2017

朝圣吴三公

        今年的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活动于9月6日至9日分4天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还加入了网络元素。

        庆元经过探索,将菇神“请”到网上,开辟了“互联网+朝圣”的新模式。实现了即便不能赶到现场,也可通过网络来朝拜香菇始祖,进行祈福,同时还可浏览新闻动态、文化研究、视频图文等相关资料。

        除此之外,如果不过瘾,在这4天里,大家还可到实地来真实体验。不仅可以走桥祈福,近距离参观吴三公朝圣大典,还能欣赏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小剧团演出,并体验香菇种植技术、品尝香菇美食。

网播地址:www.wusangon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