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宋克 行书《賢者游於庠序帖》解讀













宋克(1327—1387),字仲溫,號南宮生,又號東吳生,長洲人。元末明初書法大家。與楊維楨、倪瓚、高啓、徐賁、張雨、饒介、揚基、施耐庵等交遊。可以說,明初的頭一百年,書法家幾乎都在宋克的影響之下。宋克的學生有陳璧,陳璧的學生是沈度、沈粲。而沈度被永樂皇帝稱為“我朝王羲之”,備受推崇。以致明初皆是宋克書風。至於後來被僵化為被人病垢的“台閣體”,則非宋克之過。在元末,宋克書風突破了趙孟頫的書法籠罩,以章草筆法融入楷、行、草書,遒勁高古,卻是一種變革的力量。其年輕時期的草書《杜子美壯游詩卷》後有明正統年間狀元商輅的題跋,提及英宗一事:“我朝英宗御極時,宸翰之暇,偶見其書,笑曰:'仲溫何人,而書法若此,真當代王羲之也’。其見重若此,嗚呼,自開闢以來,書法之神妙,惟王羲之一人,羲之之後,能繼其高風者,余亦曰仲溫一人而已”。談到正統皇帝偶見宋克書法,驚乎其為“我朝王羲之”,但不知其祖永樂皇帝若見到宋克書法,還會不會稱宋克的再傳弟子沈度為“我朝王羲之”耶?
近得宋仲溫《賢者游於庠序帖》墨蹟一冊十一開,綾本,被裁成條塊再成冊,為蓑衣裱。說明此冊原來可能是個立軸。每頁尺寸:每字二寸上下。雖然殘破,卻字字完好。署名“廣平宋克序并書”。往日見其書作多署名“東吳宋克”,而署名“廣平宋克”者,本以為僅此一件,本文上網後,網友“小綠天樓”糾正我,告知《石渠寶笈》卷二十八《趙孟頫遺墨一冊》(上等黃三)後有宋克題識云“龍集乙巳七月既望,廣平宋克識”,此冊另見於《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一冊,趙孟頫遺墨冊後,宋克此跋書於饒介題跋之尾,皆稱由好友劉孝章出示索題,劉孝章元末人,詩人宋存爵、顧瑛、周至堯皆有詩贈劉孝章,稱“劉孝章治中”或“劉孝章經歷”,可見劉孝章為元末江南文化圈內的官員,此處不考。而“廣平”為宋氏郡望之一,因此知道宋克雖為長洲人,而其祖上來源於河北廣平郡的宋氏,這一點則可以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