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方:《浑元剑经》精解

 章意率 2015-06-25
张方:《浑元剑经》精解2012-03-07  

编者:“剑仙”是个神秘而歧见颇多的话题,识见空灵的议论常有,而眼见亲历的实证却始终难见。此文仍然算是一家之言,信服者,自然可以照方抓药,不信者,“姑妄听之”,想必作者也不至于怪罪。顺便提及,本文仅是解析了《混元剑经》的若干句子及段落,并非是对完整《剑经》逐段逐句的讲解,特此说明。

我少年时就崇尚剑客,听恩师陈明洁先生讲过很多剑客的故事,至今仍时常读一读《蜀山剑侠传》,因此也一直留心剑客和剑仙的功夫。

我们今天看到的《浑元剑经》是清代的抄本,它的作者毕云龙是历经了元、明二朝的剑客,至少阅世二百余年。书中首篇《仙脉阐宗》有云:“于韶龄之年,得异授于伏牛氏,因以遁于川之南山水莲洞。昼则采薪以自食其力,夕便内外兼修。如此者百余载,而神坚行爽,周游宇中。又阅百余年,始缘遇得以融神超脱。”可能华夏神州真的有剑仙吧,且看一看毕剑客著作里的秘笈。

【原文】剑者,决也,断也。必内而决七情、断凡息,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此内而剑学之筑基,内壳通而坚实也。

和内丹修炼中的铸剑一样,剑仙门在修炼法剑的同时也要以凝炼慧剑为基础。慧剑的修炼自然要“决七情、断凡息”,而所谓“内三宝”无非即精气神也。借精气神将肉身炼诚纯阳之体,改形换质后,才能“内壳通而坚实”,此为剑客修炼之基础。

【原文】有积气为剑者,名气剑;有积神为剑者,名神剑,即剑仙也。

相传吕洞宾得授天遁釗法后而成就了剑仙,宋朝丞相张商英好佛重道,曾在维阳山光寺与吕洞宾邂逅:“道人如前,于指甲间取一篦子,如白金色,长三寸许,以气吹之,忽然成剑,张接视之,剑也!”据《混元仙派研究》一书考证:公元825年吕洞宾“出游沣水上,遇汉隐士钟离公,口授内丹秘旨及天遁剑法”。天遁剑法是剑仙修炼的神剑,以“积神为剑”。积神者,积元神也,破玄关后,可得玉神,玉神可凝聚异度空间的暗物质,造就神奇。至于“积气为剑者”,现实武学中即有显现,如用阴劲凌空点穴,亦“名气剑”也。

【原文】非取天地之气,无以培养人之本源,不呑日月之精,奚以轻身健体,非精足气神不能灵。非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皮,混成一片,身不能轻。

云游子先生云:“南宫派剑仙,必由吐纳入手,天元丹法亦然。”南宫列仙派有内外丹功夫、拳法导引和吐纳站桩,可成就地仙、人仙、剑仙和天仙,时至今日在海内外仍有传承。以前我曾写过文章批驳剑仙一说是子虚乌有,但2008年9月我和朋友驾车走梅河口、抚松、到松江河子,进入松花江的源头,登上长白山火山口,游览长白山大峡谷,所见所闻印证了隐世修炼者的故老传说并非虚言:长白山确是古代剑仙的修炼之地。因剑仙修炼的是金炁,而五行生化中:火克金,所以剑仙的修炼之地必须选择在没有暑气的洞天。我1989年十月末夜登华山,爬到一千米左右,山上已然结冰;游峨眉山和太白山时,山顶的感觉更是凉爽,甚至寒气逼人,看来古代剑仙遁入这些仙山中修炼是很有道理的。陈抟先生在华山即将形剑、气剑和神剑传授有缘,宋朝张咏欲师从于陈希夷修道,却得陈抟授予剑术。宋代笔记《春渚记闻》中有云:“张忽指枣谓隐居曰:‘子匄我勿惜也!’隐居许之,徐探手袖间,飞一短剑,约平人肩,断枣为二,隐居惊愕,问之,曰:‘我往受此术于陈希夷,而未尝为人言也。’”

其实早在秦灭六国之后,就有人隐居长白山避世修行。在《混元仙派图》中记有新罗人金可记曾来唐朝修炼内丹,服气炼形于终南山子午谷,学炼有成即回新罗隐修,得道后又来中土。《续仙传》记载:唐大中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金可记在终南山子午谷白日飞升。据历史记载,公元668年,大唐王朝在新罗的恳请下,出兵征服了中原的附属国高句丽,建立了统一的新罗王国,其行政区域就在长白山脉及其周边地区,而在有关记载金可记的文献中提到的太白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元代之后,长白山脉上的铁刹山又成了全真教在关外的祖庭。我曾多次探访长白山,两次登上天池,感觉到长白山中确有适合剑仙修炼的独特的阴寒煞气,但窃以为在现代社会里,最好的隐修之地莫过于五女山下的太极八卦城了。不过我有点担心,怕文章发表后,又有骗子顺杆爬,编造自己是什么长白山武学、或是什么铁刹山剑仙的传人了。

胡海牙先生言:“先天一炁,从虚空中来,虚空包括人体内外的虚空,体内外虚空本联为一体不可分割,犹如海水与大海的关系一样。”是人的后天识神将人体孤立于虚空之外,无法获取虚空中的精微物质,才使人的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消亡。欲“取天地之气”,需使后天识神让位于先天元神,进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间的先天一炁才能“培养人之本源”。

【原文】非能接天地之哼吸,难至高超,欲得接外呼吸,当补内壳之三宝,凝坚而后,则目光清活圆润,面见金色,乾中润泽,周身若绵,声音响中绵软,此为内足之证。

能天人合一自然可“接天地之呼吸”,此事最难!先要练出胎息功夫,使精气神不外溢,而天地之间的虚灵之口才能收于身中。“凝坚而后”则体似银膏、血化白浆,至于是否会“面见金色”,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大多数修炼成就者都面如温玉。金色为黄,而金气为白,剑仙以修炼金气为主,所以肤色自然洁白如玉,不生皱纹。

“周身若绵,声音响中绵软,此为内足之证。”能中气充沛,声音自然会“响中绵软”,金丹换骨后,即可“周身若绵”了。

【原文】使七情六尘永息无生,则人心日死而至灰扬,道心日明以至纯粹,则基乃固矣。且心中各具七壳,尤得当诀以通。夫练剑者亦当先开七壳,再演外武功,火候有准,武备成道法明,所谓性命双修此也。

张义尚先生有“人心不起道心圆”的诗句,即是对“使七情六尘永息无生,则人心日死而至灰扬,道心日明以至纯粹,”的最好诠释。昆仑派和青城派也都有心具“七壳”之说,但开壳的方法不能用气通。如何“开七壳”,应该是道门内的窍要;其实也不要拘泥于“开七壳”,内丹修炼至能开玄关了,则“七壳”自开。

【原文】夫气起于丹田,升于泥丸,降于背,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气生于丹田,入于两肾间,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

此为小周天功夫的体用之法,与以修炼元精入手的丹道筑基功夫有异。剑仙的粗浅功夫就是气剑:练气成形,藏于日月穴,运使之时,则自然“起于丹田,升于泥丸,降于背,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至于“气之下贯”,也无非是用于超距、技击和护体。

【原文】泥丸为神舍,玄牝为神谷,涌泉为火眼,气海为火元,白虎为气壳,尾闾为气路,方寸为水宅,周身脉络为水渠,舌本为甘泉。

剑仙功夫与三元丹法有异,此处“玄牝”是指双眸之后的灵台,而“白虎为气壳”说的是脐下丹田。这里说的还是玉液还丹和金液还丹的功夫,其实剑仙的筑基功夫和内家拳的内功都差不多,先要以吐纳和丹田内转修炼出混元气,然后化为天一真水,如果能打通奇经八脉、修炼至“脉络为水渠”,自然可以“周流六爻”。舌为从玉液还丹修炼至金液还丹之验,玉液甘甜,而金液微苦,所以说“舌本为甘泉”。

【原文】悉御之以静,则水火升降,温润之验,日甚一日也,神足力勇无息,悉发于先天之自然。

“无息”是剑仙筑基功夫的关键,这又与丹道南宗的以胎息入手的修炼法诀不谋而合了。

【原文】自泥丸一想涌泉,浑浑澄澄,无碍无停,久则神光聚也。气愈下兮身愈轻,神居上兮心生灵。

大约是2007年的冬天,我正在转掌,来了一位六十左右岁的先生,看来半天,然后指点我道:你五指不抓地,脚下一点劲都不使,能练出功夫吗?看得出他是个练家,可惜他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把内家功夫练成了外家!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五指抓地、涌泉上提”确实是传统练法,“涌泉上提”是正确的,但“五指抓地”是错误的!要把脚练的像章鱼的吸盘一样,用涌泉穴吸地,才是内家拳正确的练法。“五指抓地”会导致脑神经紧张,易患高血压。所以五指不能抓地,脚要放松,才能“气愈下兮身愈轻”,这是毕剑客的切身体悟,真正的内家轻功并非提气,而是提神!

剑仙功夫不是世俗武学,而是修炼者由人转入仙界的特殊修炼方式,早在古代,列仙和墨家就给后世留下了关于剑仙的非常严格的修炼程序和相关的戒律;像南宫世家和中山世家,至今仍有传承,只是因为不是普传功夫,所以我们凡人无缘见识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