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变迁史 上海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历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也最为充分。上海租界的成立对上海和周边地区近现代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开埠后最初共有英、法、美三国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成为上海公共租界,自此之后至1943年汪精卫政权收回租界,上海租界一直保持着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鼎立的局面。 ![]() ![]() 上海租界旗帜 上海公共租界国旗 上海公共租界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租界,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两个公共租界之一(另一个是鼓浪屿公共租界)。1843年12月,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划定了外滩英国租界的南北界限。1846年英租界的西界也被确定(今河南路)。1848年11月27日,英租界的西界推进到今西藏路。同年,上海地方官允许美国圣公会传教士的要求,在虹口开辟美国租界。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两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1899年5月正式更名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面积再次扩展到33503亩(22.45平方公里),向东扩到周家嘴,南扩到今延安中路,西扩到静安寺,北扩到达上海、宝山2县的交界处(今天目东路)。成为中国租界史上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至1943年2月结束。 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时间表 到清朝末年,列强攫取的租界共计43处。自1919年起,中国人民开展收回租界的斗争。1919年收回天津德、奥租界和汉口德租界。1924年收回苏联政府放弃的一切沙俄租界。1927年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1929年收回天津比租界和镇江英租界。1930年收回厦门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两国迫于形势,于1943年1月,分别与国民党政府签订所谓“新约”,声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租界在条约形式上被废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废除了日本在中国各地的日租界。1946年收回上海、天津、汉口和广州的法租界及法国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1947年收回天津意租界和意大利在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至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彻底被取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