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简介

 山东中医竹林 2015-06-26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简介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简介


经筋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是中国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理论本与经络学说并列成篇,这在历代医家著述中均有阐述。至隋代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已把经筋与经脉分立卷宗,指出经筋与经脉各有其解剖实体与规律,它们有着质的区别;而明代张介宾更直接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
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对经筋的解释为:经,织也;筋,从“竹”“月[肉]”“力”。从字义就可看出:筋就是能在人身上随意志而产生力量的竹节样的肉性器官,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也就是骨骼肌。日文来源于中国古文字的偏旁部首,一些词在日文中是以原文出现的,解剖学中的“筋”字一直保持着原意,如“肱二头筋”、“肱三头筋”等等。简单地说,经筋就是中医的肌肉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薛立功教授潜心30余年,遍历浩如烟海的传统中医著作,对经筋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掘、整理,提出:十二经筋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学知识,用当时的医学术语,以十二条运动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几十年来,经筋理论及其疗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薛立功教授所著的《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中国经筋学》、《长圆针疗法》等著作,引起了中医界的震动,并获得了中医科学界的充分肯定。2005年,“运用长圆针以解结法辨证松解膝周结筋病灶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研究”的系列研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的专家验收和鉴定,并获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长圆针疗法于2006年9月被列入国家技术推广和继续再教育项目,其中“长圆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疼痛”被评为“适合在社区医院推广项目”第37项。2009年2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

提起疼痛,大多医家会想到“不通则痛”、“不松则痛”,而早在《内经》时也同样提出相同“通”的论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大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由此可以看出,“大络盛加”是导致不通的主要原因,那么“大络”又是什么呢?
在《灵枢》中“津液渗涩,迫切为沫,沫得寒则聚——肉裂则痛,痛则神归之”则回答了这个问题。大络就是“肉”长期的津液涩渗,聚沫浸润的结果。
现代医学中: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及其附属组织是人体活动时的受力点,是非生理性活动的损伤部位,是能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比如滑囊、滑液囊、脂肪垫、滑车、籽骨、骨性纤维管等,这些组织也是最先承受非生理性损害的部位。这些部位在多次损伤和自身反复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粘连、瘢痕等,对经络形成机械性卡压,造成难以缓解的气血阻滞,出现长期的津液涩渗、聚沫浸润,即出现病理性的“横络”,从而导致顽固性疼痛发生。
在现代社会中,经筋病已成临床多发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许多顽痛痼痹其实是人体经筋积累性损伤的结果,某些经络、内脏疾病也是经筋疾病影响和激惹所致。
既然疼痛的根本症结在于“横络卡压”,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灵枢》中:“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大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就是说,用“解结法”可解除“大络盛加”,分离横络卡压,这也是治疗顽固性疼痛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体现在用针方面。
在《灵枢·官针》中论述了很多解结法:比如关刺、恢刺、短刺、合谷刺、燔针劫刺等等,临床中比较多用关刺法与恢刺法。
“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关刺法就是用针直接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处,在病灶的表层进行左右横行刮剥,以松解表层粘连,是一种针对浅层粘连的解结针法。
《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刺法就是用针直接刺入,抵达病损表面。然后对粘连部位的挑拨操作。是用于分离横络粘连、粉碎结节的一种针法。
对于解结法中刮拨、上举这些动作,现代的针灸针(毫针)因其细、软的特点,所以根本无法完成,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针具呢?
《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可见,古代医家创制九针是各有其形状及使用范围的。
《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
《灵枢·九针论》:“八者应风,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
《甲乙经》:“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其身薄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远痹”。
《灵枢·九针十二原》:“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

可以看出:长针锋利身薄,针末有刃,可以行锐性操作,可切割、横断“横络”,适应于在粘连条索与瘢痕内的锐性分离术。员针之末,形如卵状,圆钝无刃,可行钝性操作,亦可沿分肉间隙挑拨,分离分肉间“横络”,且不损伤分肉,适宜于粘连、瘢痕边缘与正常组织连接部位的钝性分离术。
根据《灵枢·九针》里对长针、圆针的描述,并结合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金针、银针,薛立功教授发明了长圆针,长圆针是将两者相结合,将平刃状针末,一端保持锐锋状,一端保持圆钝状。使一针有锋、钝两种针末形状。锋刃端利于透皮进针,使针末直抵结筋病灶点处,且可以在粘连或瘢痕中行锐性分离术,即“举之前后”(向前或向后挑拨),“上下摩骨”(切割骨膜)。在结筋病灶边缘接近正常组织处,操作时应用圆钝端,行钝性分离术,在“举之前后”时,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这种利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及各种相关疾病的方法,我们称为“长圆针疗法”。
数年来,经过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解放军202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吉林市中医院、烟台肿瘤医院等数十家医疗机构临床验证:长圆针疗法对以常规疗法难以取效的各种顽固性疼痛、筋性内脏疾病具有良好的确切疗效,例如:
1.骨性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各种关节痛等顽痛痼疾。
2.筋性内脏病: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结肠炎、哮喘、胃痛、胃溃疡、习惯性便秘、腹泻、心前区痛,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乳腺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