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血怎么办?古老的针灸疗法有威力!

 真心人8 2015-06-26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常有人感叹岁月不饶人,韶华青春稍纵即逝,想要千方百计地留住青春与美丽,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很多人都以为带走青春的是岁月,以为摧毁容颜的是时间,殊不知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贫血!生活中,可能有不少人有或轻或重的贫血,只是未曾察觉身体发出的那些贫血信号,比如头晕乏力、精神涣散,都有可能是身体在向您诉说不适。贫血来犯怎么办?古老的针灸疗法有威力!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当血液内红细胞数目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时即为贫血。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红细胞损失或破坏过多等,均可引起贫血。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多因食物中内含铁过少及慢性出血(如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或痔疮出血等)引起。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为甲床、手掌、口唇和面色苍白,自觉头晕、乏力、耳鸣、目花,可见头发稀疏、皮肤干燥和指甲凹陷等。心悸、气促、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也较为常见,其他还有低热、妇女月经不调等。可有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舌质淡、脉濡细或细数。

【治疗】

方一

1配穴

主穴分为2组,膏肓、肝俞、四花穴、三阴交为1组,脾俞、胃俞、肾俞、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为2组。心悸、气短配内关、膻中;纳减、腹胀、嗳气、呕恶配中脘;腹泻配天枢、大肠俞;头晕、耳鸣配百会、风池;发热配大椎、曲池;月经不调配天枢、关元。

2操作方法

背部俞穴约30°角向下斜刺11.5寸,余穴按常规针刺,均用捻转刮针手法,间歇行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背部俞穴、气海、足三里针加艾条灸3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2组主穴按疗程轮换交替使用。

3病例

例一相某,男,30岁,华侨。199358日初诊。自述2年前患疟疾后,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少,面色白,低热,腹胀腹泻,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后住院2次,治疗情况不详,但病情仍未明显好转。近日头晕、腹胀等症状加重,经人介绍邀笔者诊治。检查:甲床、手掌、面色苍白,头发稀疏,舌面光滑,质淡红,脉濡细,体温37.2℃,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3.9×1012/L,血小板70×109/L,白细胞1.2×109/L。诊为虚劳,属脾肾两虚。按上方治疗2个疗程后,食欲增加,腹泻减轻,面色转华,头晕乏力等均好转。效不更方,继续遵上方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食欲正常,腹胀、腹泻已除,其他症状均明显好转,体温36.8℃,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35×1012/L,血小板82×109/L,白细胞9.4×109/L。随访1年病情稳定,已能上班。

例二胡某,女,23岁。

每次月经来潮,淋漓不断4天左右,伴小腹痛,腰骶胀沉,纳差,头晕、眼花、乏力、精神不振,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入院妇科检查诊断慢性盆腔炎;失血性贫血。曾中、西药治疗,病情未明显好转,要求针灸治疗。症见:面色无华、甲床、手掌、口唇血色苍白、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舌苔光滑、质淡,脉沉细。化验结果MCV80f1mcH27pgMcHc32%,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医诊断:月经不调,气血双亏。按上方治疗,2组主穴交替使用,每组使用1个疗程,配穴为天枢,关元、腰骶疼痛反应部位。中脘、内关、百会、风池、腰骶疼痛反应部位。用散刺的方法刺35针,深度视针刺部位而定,一般0.30.5寸,起针后再拔火罐1530分钟,余穴按常规针刺,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完第1个疗程后饮食好转,体力有所恢复,睡眠可。针完第2个疗程后,月经来潮,经期7天,其他症状亦好转。共治疗5个疗程,经期已基本正常,面色转华,头发光泽,体力精力恢复如常,血象化验结果都在正常范围。

方二

1取穴

膏肓、四花穴、脾俞、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

2操作方法

用圆锥形艾炷隔姜片(约2mm厚)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燃尽后再换一壮,每穴每次灸35壮,每次灸12穴,上述穴位轮转施灸,灸之局部起疱为佳,愈后可结一黑瘢,故名瘢痕灸。艾炷不宜太大,一般如大花生米大即可。

小孩禁用;血小板减少,皮肤出血者禁用;患者极度虚弱,骨瘦如柴慎用。

【按语】

在中医文献中无贫血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虚劳”“虚损血证的范畴。其病在肝、脾、肾。中医认为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肾主骨,生髓。说明血液的生成和肝、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和脾、肾的关系更为重要。脾肾分主气血,因为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造成造血机制障碍,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失调。先天不足主要是肾气不足,血为精血生化,肾不藏精,骨不生髓,髓海空虚,不能生化血液。后天不足,主要是脾虚,脾失健运,饮食减少,血液来源不足,正如文献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古人云人之虚,非气即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血之源头在乎肾,气之源头在乎脾。因此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肾虚衰,气血两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其治疗大法,而调补脾肾又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上述方一、方二即本此而立。膏肓、四花穴是中医古代文献记载的治疗虚劳”“虚损的经验取穴。肝俞、脾俞、肾俞能疏肝、健脾、补肾,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汇穴,能调节肝脾肾的气机,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合治内腑,能健运脾土,增强统血”“化生血液的功能。足三里为强壮要穴,能改善胃肠系统的生理状态,旺盛其消化吸收的功能,既能补气又能生血。以上穴相互配合,作用于机体后,能够调整肝脾肾的生理功能,改善其生理状态,从而达到补肾健脾、化生血液的目的。针灸治疗贫血,近代不乏报道。实践证明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用于治疗缺铁性、失血性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单纯营养不足贫血效果更明显。

在治疗贫血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其致病的原因,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应改善饮食;妇女月经不调引起的,应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胃肠道溃疡出血引起的应积极治疗溃疡等。

新媒体编辑:王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