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药的故事 |《甘草》

 我是一瀛 2022-05-09 发布于北京

甘草这味药,是学人的某一种参照。

甘草生长在看上去非常艰苦的地带,比如沙漠的边缘、草原荒漠、还有黄土丘陵地带,比较阴凉,日照时间又相对比较长,还比较干旱。

在艰苦的境地下成长,这份艰苦于它是一份礼物,它变成“甜”味,并且擅长解诸毒,且甘当“和事佬”。“和事佬”每天在做的总是在排解纷争。一帖方中加了甘草,它就会像个和事佬一般,居中做协调人,让桂枝做桂枝该做的事,芍药做芍药该做的事……各尽其分而不相争。

且各种力道猛烈的药,不论寒热,加了甘草(生炙皆有此效),它们的力量就会变温和一些,这是甘草的“缓”性调和于其中故。贵人语迟也似乎入其道。

生的甘草微微有点凉性,所以生甘草有清热解毒这样的药性。古法的炙甘草它是焙炒,焙炒过了以后它的香气就会被散发出来,它的性味就会变得更甘温,增加它补救津液的能力。而现在的炙甘草,多数是用蜜炙,就是用蜂蜜来炒。蜜炙的炙甘草,更甘缓、更黏滞一些。

甘草“生用泻火,炙用补中”。用甘草泻火,和用苦寒药泻火是不一样。甘草、黄耆、人参同用,那是“甘温除大热”,元气够,抵抗力好,自然就不会“发炎”也就是“上火”。而单一味生甘草的泻火,与其说它是“泻”,不如说它是“缓”。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

甘草,顾名思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甘,其功用都与“甘”有关:补虚、缓急、解毒、调和。正是因其“甘缓调和”之性,使之随不同的配伍而发挥不同的效用。如与附子同用可以缓和其燥热之性,与石膏同用可缓和其寒凉之性,与温热之干姜和寒凉之黄连同用则可以调和寒热。

但这两者都是甘而微温,煮出来的水都是甜甜的,能够直接补充胃里的津液,同时气厚微温,可以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所以这两味补充脾胃津液最适宜。

甘草的甜和大枣的甜还有些不一样,大枣的甜是很直接的甜,吃它就是糖一样的,而甘草刚进到嘴里的时候,还有一点点的苦涩的口感,它的甘甜是“回”出来的,所以叫才回甘。回甘还不完全等同于甜。

甘草它能补、能和、能缓、能清、能安、能守,它又是寒热不禁的,八面玲珑。



链接:

“甘草的定方位”之说

伤寒方中,甘草有用四两的(甘草干姜、芍药甘草、甘草泻心、炙甘草汤等),有用三两的(理中、小柴胡汤、柴芍草枳〔四逆散〕),有用二两的(桂枝汤系、四逆汤、白虎汤、桔梗汤等),有用一两的(麻黄汤、调胃承气汤等)。

最简单可以看出来的是:如果只是要它“缓诸药”的药性,那放一两就可以了。而如果主力是要用它补中焦,通常是三两起跳(当然还是有例外,如〈厥阴〉黄连茯苓汤,人虚者加甘草二两)。

于是,许多方剂中的“二两”就变得有些不可解了。是“要补又不能太补,要缓又不可太缓”的意思吗?当然这么想也是可以的。

但,在不少“二两炙甘草”的方剂中,更可以从中揣摩出甘草除了前述药性之外的另一种特殊药性──“定方位”。

什么是“定方位”呢?

就是,有了这二两甘草的“土”气,其他的药物,就会以此为座标轴,而分得清“上下”的方向,药性轻于甘草的就向上,药性重于甘草的就向下,整个方的作用点,会变成“先以脾胃为集合点,再各自出发去做各自的事”。

也就是说,二两及二两以上的甘草,使用的时机,多半是“能抓得准病邪的位置”的情况。如果某种病、证,是病位“不确定”或“不存在”时,甘草就有去除的可能。

病位“不存在”的代表,是白通汤和乌梅丸。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阴阳离决”,寒处大寒,热处大热,彼此各据一方不相接触,这种时候,刚好位在中间的甘草,踩在没人相斗的空洞区块中,则无所用武之地。

病位“不确定”者,简单来说,即是“有病则病受之”之方,让药自己去找病,不先给多余的方向提示,免得反而走错路。

因为没有甘草的方子太多了,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只随手捻几个例子来看看:麻黄汤只有一两甘草,所以,药的作用方向不确定,你要用来开肺也行,要用来宣肾治感冒并发急性肾炎、真武汤无甘草,其中药味可以自由排列组合,变成了“治病种类最多”的奇妙方剂;治血痹的黄耆五物汤,它痹不一定是痹手还是痹脚,去甘草除了之前所述解除对桂枝的束缚之外,同时也解除了对特定作用点的限制;薏苡附子散,胸中湿寒之气压住心脏乃至闷痛,散剂的意义乃是要它一入喉就药力炸开,不得以脾胃做起点,故不用甘草;麻黄附子细辛汤以肾区块做起点。不用甘草(尚未入里时,则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受惊留下的伤痕“惊痰”可能在任何地方,故柴胡龙牡汤不定方位,让它自己去找病……

当然,因不欲其药性过缓而不用甘草的方,当然更是多了,只是一看就会明白,故从略不提。


草药的故事 | 《牡丹皮》
草药的故事 | 《厚朴》
草药的故事 | 《枳实》
草药的故事 | 《桂枝》
草药的故事 | 《桔梗》
草药的故事 | 《大黄》
草药的故事 | 《生石膏》
草药的故事 | 《葛根》
草药的故事 | 《半夏》
草药的故事 | 《附子》
草药的故事 | 《当归》
草药的故事 | 《川芎》
草药的故事 | 《芒硝》
草药的故事 | 《柴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