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苑撷英】何勇 曾锦溪

 百了无恨 2015-06-27


享受自然的书写(节选)

文/何勇


凡是看过我现场创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快”,确实,我书写的速度要比本地的同道快了许多。我分析了一下,一来是由于我写得熟练。二来是我在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书法创作是快意的抒发,而不是细致谨小的雕琢。还有一个,我一直不能适应重复书写同一内容,往往是在心中想好谋篇布局,然后一挥而就,喜欢这样的自然状态和意外之笔。我觉得,这才契合“书者,抒也”的真谛。五届兰亭奖入展作品《相州昼锦堂记》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整个作品一次写成,简单拼接。风格以米芾为基调,字形欹侧,墨色变化,大小穿插,一任自然。当时感觉这是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就投了出去,有幸入展很是开心。当然这样的书写还是有不足之处,正如李有来先生在点评中所言:“没有细节,文字有笔误。”这是我今后创作中应努力解决的问题和克服的毛病,要在自然书写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细节。当然我不会因为细节丢掉自然书写的习惯,自然书写才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喜欢自然书写,更因为我一直认为书法是情感的自然流淌,书法的情感性是书法的本质属性。孙过庭有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他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不同的心境下,创作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从而引起共鸣。这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三大行书,正是因为承载了书家的情感,才能不朽于世。


当然,我钟情于自然书写,并不说我想一味任性,自由发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在快速行笔的过程中体现出技法的完善,在自然书写中突出细节的完美,这样的作品才经得起推敲,值得人玩味。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会成为我今后的主要课题。在我看来,自然书写不是放任自然,随心所欲,而是表现得自然,在自然的背后是技法的高度纯熟。如果没有这个作为支撑,是写不出好的作品的。取法正确,持之以恒,经年累月,由量变而质变,达到了技法的高度纯熟,把古人的技法转化为自已本能的习惯,然后才能信手而书,无不合乎法度,而又情趣溢于纸表。作为一个年青的书家,以自然书写为目标,需要的是“学而时习之”,不断向着技法的完善与纯熟迈进。


如果技法纯熟是自然书写的基础,那么个人修养和性情决定了自然书写所能达到的高度。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学问的人即使书法技法有些许不足,但他的作品一样可以书卷气十足,情感如水般自然流淌。而有些书家,尽管技法高超,但学养不足,作品就无法进入高格。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首届青年创作骨干高研班”,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国学学习。学习《四书章句》《老子》《庄子》等国学原典,《文心雕龙》《诗品》等文艺理论名著,以及《历代书论选读》《中国书法史》等书法理论。这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作出了规划。


从开始学习书法,已近三十年了,未来的路还将更长。既然率性和自然是我的风格,我将会继续坚持下去。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在技法上提高、在学养上提升、在性情上修炼,把对书法的热忱、对人生的感悟、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在纸上尽情地挥洒,最终达到真正高格的自然书写。





我的兰亭情结

文/曾锦溪


兰亭,是中国书法文化的灵魂,近几年我每年都去兰亭,到王右军祠拜谒,到兰渚山下听潺潺流水、看魏晋文人玩赏所遗留的风物,有幸与兰亭结下了不解之缘。缘于对兰亭、王羲之的向往,兰亭奖成为我内心的向往。2013年兰亭回家,那是件振奋人心的事。第四届兰亭奖开始,历届的兰亭奖都在古城绍兴举办。至今年的三月初三兰亭奖已在绍兴举办两届,因向往追求,所以两届“兰亭奖”我都精心准备,并有幸蝉联两届二等奖。


作为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重要展览,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书法界备受关注的重大活动,意义非同寻常。自4月份征稿启事发布后,我便有了创作的思想准备,脑子里开始梳理所学法帖的风格特点,明确创作思路。


首先是书写内容的选择,那段时间我在读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中论断皆为董其昌融会长期实践经验之所得,其涉猎广泛,又能循依书画史发展的脉络展开,所论多树卓见。故从中摘录其论米元章书法的二则短文,此文是其鉴赏、临习米书的点滴感悟,读来不激不厉,温和恬淡,恰好适合我的行书风格。只有文意与书写节奏契合,才能激发创作精神。


其次是作品的整体面貌的思考。书写以我所擅长何体的行书为主要风格面貌,兼以表现清新雅逸的气质。何体的圆融敦厚,天女散花般的意趣有益于增加作品的气韵。因征稿要求可写八尺整张,所以我选择了八尺三条屏,挑选了家里库存数年的黄绢,以增强和渲染作品的古意。布局上我初步设想每条屏三行,中间隔一条咖啡色线条组合成整体,以增强视觉的美感,表现我所预想的大方素雅。


征稿启事出来后的这半年,我创作并不多,大多时间花在对颜真卿《争座位帖》及何绍基、王铎、赵之谦立轴的临摹上。2015年10月28日下午,作品在自己书房案板上开始动工。按征稿启事的尺寸规定要求,我选择了高248cm、宽124cm,三条屏的格式。使用民国老墨条研的隔夜宿墨书写,以体现作品的墨色浓淡层次,加以少许顶级漆油烟墨以期达到墨色的黑度和亮度,笔为我常用的羊毫大长锋。创作此文取何绍基的率意自如,去其抖擞摇晃笔意,辅以颜真卿圆融温厚笔意,加以赵之谦酣畅坚实的线条,通过中锋粗细的对比,将短笔化为短点和长线形成对比,追求整体的错落有致,散淡洒脱。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追求节奏的波澜起伏,呈现圆润宽博、雅逸清刚之气。一遍而就,183个字,9行,末行剩5个字的空间落款,字径10厘米左右。写完之后,反复观看,觉略能表达自己追求的自然轻松,就此完成此文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