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生活 ▎拍背排痰,有时比化痰药还有效

 珍惜感恩 2015-06-27


拍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毛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并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支气管、气管,最后通过患者咳嗽排出体外的方法。在临床上,对于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效果较好,有时比化痰药还有效。

操作步骤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
洗手。
听诊肺部痰液积聚状况。
依据痰液积聚部位,协助患者采取适当引流姿势(见图1),并予枕头适当支托。
在患者下颔处放置盆或卫生纸。
将手掌弯曲成杯状(见图2),叩击分泌物积聚部位。
双手交替拍打或单手叩击,持续10~15分钟。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必要时可给予吸痰。
协助患者清除痰液,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更换其他引流姿势并重复以上步骤。
协助患者正常体位卧床并休息。
洗手。
记录患者活动前后呼吸音的改变及分泌物清除状况和呼吸情况变化,以及患者的反应和家属的态度。

注意事项

拍背排痰的禁忌证:肺栓塞、急性炎性阶段、肺结核、咯血、癌症、肺脓肿、刚手术后、曾经有大血管手术史、头部外伤、颅压升高或抽筋时、胸部骨折。

拍背排痰宜避免直接在赤裸的皮肤上操作。

至少在用餐前1小时才可执行此活动,应避免于饭后操作。

预防卧床患者痰液积聚,每天宜维持至少早晚各1次的体位引流和拍背排痰的活动,且每次每侧应至少10分钟。若痰液量多宜增加执行次数。

附:

图1 不同痰液积聚部位引流姿势

a.病灶在后方,应取俯卧姿势;b.病灶在前方,应取仰卧姿势;c.病灶在下方,应取斜向下俯卧姿势;d.病灶在上方,应取竖直姿势;e.病灶在左上方,应向右侧卧;f.病灶在右上方,应向左侧卧。


图2 操作者手掌姿势

作者
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 郭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