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周易》中的十种美“德”

 liyh65 2015-06-27

九、君德

龙德即君德,《吕氏春秋·介立》云:“有龙于飞。”高诱注:“龙,君也。”《贾子·容经》云:“龙也者,人主之辟也。”

《周易·乾》九二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云:“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普、溥古通,《老子·德经》第五十四章云:“修之天下,其德乃溥。”又如《周易·乾·文言》云: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博、溥古通,《吕氏春秋·报更》云:“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高诱注:“博,广也。”故普施之德即广德,亦即公德,《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云:“广德若不足。”《释名·释言语》云:“公,广也,可广施也。”国君执政,应公正贤明,《白虎通·三纲六纪》云:“君者群也,君下之所归心也。”

广德即常德,《逸周书·命训》云:“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老子·道经》第廿八章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周易·坎·象》云:“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今按:《礼记·中庸》云:“修道之谓教。”坎为水,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云:“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周易·乾·文言》又云: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学与问相关,宽与仁相近。《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又云:“是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论语·公冶长》云:“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以聚之”是积善之道。积、聚义同。《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系辞下》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

宽容属仁义之道,《礼记·中庸》云:“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礼记·表记》云:“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郑玄注:“宽犹爱也。”《诗经·淇奥》云:“宽兮绰兮。”毛传:“宽能容众。”

十、天德

《周易·乾》用九云:“见群龙无首,吉。”《象》云:“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天德乃变化之德,《荀子·不苟》云:“变化代兴,谓之天德。”故“龙德”亦如天德,《乾·文言》云:“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圣人之德如天德,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云:“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之常矣。《康诰》曰:不还大戛,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是知“厚德”亦如“天德”。《礼记·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马王堆帛书《五行》云:“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君子慎其独,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心也。然后得之。一也,乃德己,德犹天也。天乃德己。”天德即至德,《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文/连劭名)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