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到不知不觉中伤害身体的恶习之二,每天多喝水

 桃源和风 2015-06-27

慢到不知不觉中伤害身体的恶习之二,每天多喝水


改开市场经济害人之软广告:每天多喝水!慢到不知不觉中伤害身体的恶习之二,每天多喝水   网络上,电视上各类大量喝水的软广告充斥媒体,博你的眼球,撞击你的心灵,似乎只有大量喝水才是健康的保证。那么多喝水是否正确呢?早在一千多前的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已有论述,其中:“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仍强与饮之,因其成祸,不可复数也”。这里面包涵两个问题;其一,对于生病的人嘱咐多喝水这样的情况由来已久,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而此时他已注意到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然而从东汉至今又过去了一年七百多年,这个习俗还一“传承”着。

 

   改开市场经济以来,尤其被放大了数倍。那么这么说法到底对否呢?其实医圣在以上论述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小渴仍强于饮之,因其成祸,不可复数也”也就是说;病人还没有感觉口渴或稍微有一点点口渴,就让他多喝水,出发点固然是好的,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病人病情更加复杂,甚至缠绵难愈,因其成祸,不可复数也。

 

   医圣又说:“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什么是时气病呢?春夏秋冬,四时各有其气,《阴阳大论》说:“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四时正气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人体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时气病”。“时气病……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说的就是病人自觉口渴想喝水,但又喝不多,这个时候是不当给水喝的。而现在很多时候,病人根本就不想喝水,但周围的人却尽量使其多喝,这种做法与医圣所说的完全背道而驰,为了让我们更明白,医圣又说:“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腹中热”的这个“热”即是人体的阳气,阳气是保护人体,防止病邪入侵的主要机能。人生病时,阳气可驱邪外出,修复病损,促进人体早日康复,可以说,阳气是我们人体的保护神。人生病时阳气也会有所损害,阳气恢复的过程也正是疾病痊愈的过程,而在阳气恢复过程中,它还处于一种相对不足的状态,就是张仲景所说的“腹中热尚少”。若此时让病人饮过多的水,虚弱的阳气不足以去温化过多的水,岂不是使阳气更虚,继而加重病情吗?阳气虚损,补充阳气最好、最恰当的方法,无异于艾灸!这是别话,当别论

 

   《伤寒杂病论》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做法;“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症而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就是说病了几天之后,病人渴的厉害“当依症而与之”,根据情况适当饮水,但要遵守一个原则,就是“与之常令不足”。要让病人总感觉稍微还有点口渴,而不是让他抱着水瓶开怀畅饮。病人说喝一瓶,只给半瓶。这样做目的就是让病人本已受损的阳气得以修复,以利于疾病的痊愈。

 

   另外,医圣张仲景还说:“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就是说饮水后,出现腹部胀满,小便顺畅,气喘,呕吐等,均提示为阳气虚弱,已经不足以温化饮入之水了,所以就不可以再饮水,以防加重阳气的负损,而使疾病缠绵难愈。

 

   说到这里,聪明的你迫不及待的要问了,阳气不足或者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不可多饮水,那么向人体大量输液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炎热的夏天,有一个长途跋涉的行人,口渴难耐,忽见一老者正在打水,欣喜的大喊道:“老人家,让我喝口水吧,渴死我了。”老人见状,随即抓了一把杂草,放进水桶里说:“好,你喝吧”,行人一见很不高兴,但因口渴难耐,也没办法,还是喝了放了杂草的水,但因有杂草,只能是边吹边。老者待其喝完水后说:“我放杂草并非害你,而是要你慢慢地喝,如果不放杂草,你就会一口气喝过多凉水而生病的”,行人这才恍然大悟,甚是感激。

 

   健康的身体确需要适当的饮水,但绝不是越多越好,不渴不饮,小渴少饮,大渴适当饮,才是保证健康的正确饮水方法。

 

最后总结提示:
   过多饮水,则会寒湿集聚,或湿热集聚,总会导致湿集聚,寒湿积聚不好,湿热集聚也不好,风湿集聚更不好!如若不然,你的身体就会因湿而致虚,轻则虚胖,重则肿瘤萌生……为了贩卖瓶装水,软文广告铺天盖地,切记:要喝水也要喝接地气的水。最最重要的是:知道这些的人也不会告诉你,甚至还提倡你多喝,害人于无形呀!

 

——————看到该文,更多朋友会选择分享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