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肛肠手术骶管麻醉操作技巧

 liuiii 2015-06-27

骶管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肛肠手术中。我院近年来开展骶管麻醉用于肛肠科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我科行骶管麻醉的操作技巧进行分析,自2007年至今每年近4000例肛肠手术实施骶管麻醉。

肛门局部神经末梢非常丰富,齿状线以下受体神经支配,感觉极为敏锐,特别是对疼痛有特殊的敏感性。因此肛肠疾病实施手术时的麻醉,对整个治疗过程显得格外重要骶管麻醉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射局麻药于骶管腔以阻滞骶脊神经而达到麻醉作用,因骶管是硬膜外腔的延续,故主要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手术。



操作方法

1.体位:病人取俯卧位。

2.确定穿刺点  定位骶裂孔,其解剖标志是第四骶骨棘突和左右骶骨角,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即是骶裂孔。骶裂孔表面覆盖骶尾韧带和皮肤。有的人不易摸清,特别是肥胖者。可以用以下方法作为定位参考:①尾骨尖上方两骶骨角间的骨性凹陷。②以两侧髂后上棘联线为底边向尾骨尖方向作一等边(腰)三角形,其顶角即为骶裂孔。③肥胖者骶裂孔常位于骶部脂肪垫下沿,穴位找准后,做好标记。

3.穿刺方法  用碘伏常规消毒骶尾部。


右手持5ml注射器,7#号针头。不做表皮局部麻醉,直接垂直进针,当针尖经皮肤、皮下,抵达骶尾韧带时有一阻力,通过骶尾韧带后,有一落空感。抽吸无回血,推药阻力不大,证实位置准确,可缓慢推入局麻药。推药时,病人常有酸麻胀感,并向肛门后放射。如果进针遇到困难,可在定位处上、下、左、右寻找裂隙,通常以扇形探刺定位,或适当调整进针角度。

从皮肤表面到骶裂孔的距离,因各人皮下脂肪厚薄不同而差异较大,这一点对掌握穿刺深度至关重要。穿刺深度以针尖通过骶尾韧带,出现落空感为度,不宜过深注药后3-5分钟出现麻醉效果,一般可维持1小时左右。成功率达到95%以上,曾经穿刺抽出脑脊液3例,发现脑脊液终止骶管麻醉改为局部麻醉。

4.常用药物、浓度和剂量:2%利多卡因1015ml,一次用量不超过20ml0.4g)。



我认为它的优点?在于:

①痛苦小,在麻醉下,使病人在无疼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较局麻减少了反复进针,同时避开了疼痛敏感区,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痛苦。

②进针远离病灶,减少水肿、皮下淤血及感染机会。

③效果好,麻醉完全,肛门松驰,术野清晰,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④持续时间较长。

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骶管麻醉成功的关键:在于骶裂孔的正确的定位,首先必须熟悉其解剖关系,骶裂孔的定位方法为:

①骶裂孔是第五骶椎尚未愈合所形成裂孔,距尾骨尖4-5厘米;

②骶裂孔顶端是第四脊椎脊突,左右有两个骶骨角,三者呈等边三角形;

③骶裂孔的容积约25-30毫升;

④骶裂孔与两个髂后上嵴呈等边三角形;

⑤蛛网膜下腔常至于第二骶椎,相当于两个髂后上嵴下1-2厘米,穿刺时针尖不能超过此线。

不成功的原因

①手感不好,无明显落空感即推药

②抽吸有回血;

③穿刺落点位置不佳,上区易失败,中区易成功,下部易麻醉不全;

④推药阻力较大;⑤反复穿刺,针眼较多,由于推药压力使麻药反渗入皮下。


不良反应:

①穿刺出血 在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多发生于体型瘦弱的患者,因骶尾韧带较薄,落空感不明显,反复穿刺损伤骶管内静脉丛。对穿刺不理想者,要边推边抽,发现有血立即停药拔针,以减少麻药进入、渗入血管引起麻醉不全或中毒症状。对骶裂孔辨认不清时,不要盲目进针,更不宜反复穿刺。

②误入蛛网下腔引起全脊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较少见。脊髓末端一般平第二骶椎下缘,异常骶裂孔,裂口位置高,蛛网膜终室异常降低,穿刺进入蛛网下腔的机率就越高。采用穿刺点宁低勿高宁直勿斜宁浅勿深,注药宁少勿多边推边抽的原则进行。密切观察麻醉平面,若足大趾麻痹,活动受限,提示全脊麻的可能,作好抢救准备。

骶管麻醉正确的操作是提高成功率,减轻不良反应的关键。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第二版麻醉学。

欢迎关注麻醉艺术公众平台,

欢迎界内朋友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