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悔教夫婿觅封侯

 xql696 2015-06-29

■关山远

  这阵子还有什么比股市更让广大人民牵肠挂肚的吗?唔,是高考成绩公布了。

  分数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股市赚得再多,孩子没考好,那个满足感也是要打折扣的。当然,如果孩子考得好,股市也赚得多,那简直就是人生大赢家了,简直就要对着苍天长啸了——夫复何求?

  望子成龙,始终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炽烈而执著,折腾不休。但相对于望子成龙,还有一种更持久与更折腾的,名叫“望夫成龙”。

  “望夫成龙”的典型,是东周列国时期百里奚的老婆杜氏——她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也正是“望夫成龙”中妻子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个故事很曲折:百里奚家很穷,30多岁才娶上老婆,那个年代,绝对是晚婚典范了。结婚了,做爸爸了,百里奚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想出去谋份差事,但还是觉得家里好啊,老婆孩子热炕头嘛。但杜氏很坚决,让老公早点出去打拼,她说:男儿志在四方,你不要整天待在家里,难道老了再出去创业?家里的事你不要担心,有我呢!

  百里奚是个男人,听了这话,哪还在家里待得住?第二天就要开始闯天下了,出门前,杜氏杀了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发现没有柴火,就把门闩劈了当柴火烧了,让百里奚饱餐一顿出门了。丈夫出门,妻子照例有吩咐。杜氏告诉百里奚的是:日后富贵了,可别忘了我和孩子啊。这就是许多年后陈胜吴广的名言了:“苟富贵,勿相忘”。

  富贵难求,百里奚的闯荡之路异常艰辛,从一个国家流落到另一个国家,做过牛倌,甚至还当过乞丐,一直没混出个名堂来,也没好意思回家,那时没手机也没高铁,慢慢地他与家里失去了联系。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百里奚实在混不下去了,回了趟家,但杜氏母子已不知去向。他继续在外面折腾,最惨的时候,做了奴隶,给人放牛。

  到了77岁,他才时来运转——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楚国买回了百里奚,让他当了秦国的相国——可见那时干部提拔制度真是大胆创新。他就像在泥沼中挣扎求生的虫子,突然飞龙在天了。

  这个励志大片最终有一个令人欷歔但温暖的结局:某一天,相国大人大宴宾客,并有歌舞助兴,酒正酣时,有个老妇人唱起了歌:“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酒全醒了,走近一看,天哪,真的是杜氏!两人相拥而泣。距离上次离别,已足足有40年。

  今天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很残酷的故事。丈夫的功名,真的就有那么重要吗?值得一个女人牺牲40年?或许在漫长的离别中,他俩都后悔过,想回到起点,只是被命运戏弄,哭着,跪着,也要走完自己选择的路。

  给这个残酷故事稍添温暖的,是百里奚最终还是认了这个老妻。类似故事最多的结局,是望夫成龙的妻子,眼睁睁看着丈夫成了龙,然后找了只凤,远走高飞,过高大上的神仙日子去了,再也不看一眼留在原地含辛茹苦而又满心期待的糟糠妻子,譬如代表着劳动人民道德批判的陈世美秦香莲故事。

  唐人王昌龄有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说的是一个正当妙龄的少妇,一心想当“一品诰命夫人”,在春天某个日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地登楼消遣,不经意看到杨柳已返青,瞬间就生出彻骨的摆脱不了的孤独来,开始强烈地思念丈夫,渴望丈夫此刻正陪在身边,共享这春光,共度这春宵。

  有人恶搞过古诗,说“一枝红杏出墙来”,适合放在任何一句七言古诗后,最有笑场效果。“悔教夫婿觅封侯,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很多时候,成了“望夫成龙”励志剧的剧透:丈夫在成龙过程中,成了出墙红杏,成了花花色龙。

  周星驰和吴君如主演过一部电影《望夫成龙》,讲一对乡下青年男女相爱,但女方家长不愿意那穷苦的孤儿当女婿,于是这对青年逃婚到城里来,新婚之夜,她把象牙筷子留给他,自己用便宜的木筷,他过意不去,她却说:“以后你是一家之主,贵的东西,都该你用。”为了丈夫能出人头地,妻子全身心奉献,舞女、清洁工……什么活都干。丈夫渐渐发达了,进入了主流社会,却对自己的妻子不再有爱意了:他发现,女人和女人,城里的有文化有见识的女人,与乡下女人,有那么大的区别。

  这几乎是“望夫成龙”的女人之宿命:妻子留在原地,苦苦支撑丈夫往上爬,但丈夫爬上去后,发现与妻子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

  《望夫成龙》的结局是不太真实的皆大欢喜:妻子离家出走后,丈夫突然良心发现,幡然悔悟,保持单身,而妻子则周游世界,自我修炼,噌噌噌地提高了综合素质,然后某一天,两人不约而同故地重游,破镜重圆,幸福地在一起了。

  这部电影的潜台词是:女人不但要把丈夫培养成龙,也要想办法把自己整成凤。如果他成龙了你还是条虫,他嗖地就飞入云端,你却只能蠕动着身躯,艰难地抬起头,看着龙尾一摆,仙踪难寻。

  对于女人来说,这是极不公平的一道选择题:A.他成龙,我也成凤;B.他成龙,我还是虫;C.他是虫,我也是虫;D.他成龙,把虫子带成凤。选“A”难度太大,选“B”风险太大,选“C”又不甘心,很多人只能一厢情愿地选择“D”。很少有女人想到,其实还有一个选项:E.他是虫,而我成了凤。

  许仙与白娘子,其实就是“E”的组合:美丽贤惠又神通广大的白娘子,偏偏爱上了怯懦无能却又多疑偏听的许仙,为他赴汤蹈火,为他九死一生,为他不顾一切。她不要求许仙成龙成仙,只希望他简单地爱她,过着尘世间夫妻最平凡的生活,她宁愿佯装成虫。

  其实,即使是白娘子这样的女强人,在夫妻关系中,也是处于一个奉献者的地位。或者说,她的角色对于许仙,“母性”更大于“妻性”。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女人母性强而妻性缺。一针见血。

  有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历史与现实中一个个“望夫成龙”的故事,却似乎印证了这么一句话:“妻子是丈夫最好的老师”。《烈女传》里记载的乐羊子妻(又一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乐羊子在外读书求功名,有一次想老婆了,回家来,结果不是“小别胜新婚”,老婆没有惊喜地扑到他怀里,压根就没跟他温存,而是板起脸来,给他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为加强说服效果,还掏出刀来,把快要织好的布匹,一刀劈为两半,告诫老公:“不要半途而废!”

  可怜的乐羊子……他灰头土脸地又出门寻师求学了。估计他欲念全消,边走边想:这是我老婆吗?这简直就是我娘,不,比我娘还狠……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判词写的是“可叹停机德”,用的就是乐羊子妻的典故——妻子停下织机,教育了丈夫一顿。宝玉爱的是黛玉,恬淡纯真,但最后他娶了宝钗,宝钗跟乐羊子妻走的是同一路线,不时劝宝玉投身仕途经济,而宝玉却“不求上进”,甚至将“读书上进的人”取名“禄蠹”,可想他在宝钗的絮叨之下,有多么痛苦,又多么怀念那位香消玉殒的未能做成他妻子的林妹妹。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过一个有趣的情节,说方鸿渐刚混了个假博士文凭回上海时,到张先生家里去相亲,对张小姐没啥感觉,倒是打麻将赢了钱,有说有笑,“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他瞧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How to gain a Husband and keep him)。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

  张先生、张太太后来都给了方鸿渐差评,张小姐更是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予以痛骂。而方鸿渐在回家路上,“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

  《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本书,无疑泄露了张小姐的隐秘心理,相反让方鸿渐拥有了心理优势,所以前者恼羞成怒,后者乐不可支。

  如何守住丈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丈夫成龙之后。电视剧《蜗居》中有句著名台词:“他好比一个西瓜,我给他浇水施肥,西瓜成熟了,却被小三给吃了。”所有“望夫成龙”的妻子,其实都有这种胜利果实被别人盗取的恐惧。但守住丈夫,仅靠张小姐的通俗读物中所言“温柔甜蜜”是远远不够的。

  “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社会中对男人的并无太多约束力的道德约束,相伴之的是糟糠之妻频频被抛弃的现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庞大的苦难妻子形象:她们在丈夫未发达之前,万般辛苦供丈夫读书,考取功名,丈夫出门赶考,一走几年,她们独自承担家庭生活重任,服侍公婆,抚养儿女,辛劳难以言表。但是丈夫发达之后,便将她们遗弃,如同抛弃穿旧的鞋子,丝毫不见昔日情义。戏曲无穷无尽地演绎着这些故事,赚足了人们的眼泪和骂声,包青天的虎头铡一出,那自然是四海欢腾。

  有人分析说,无论是夫妻关系中的“母性”,还是苦难妻子形象,传递的都是一个信号:丈夫要“知恩”,要“报恩”,发达之后即使看不上因辛劳而过早衰老的妻子,但也要给原配妻子一个位置,这才是夫妻伦理之“正道”。

  以贤良换取爱情——这是中国古代妇女在爱情上的一个心理误区,以为早期付出越多,未来就有更多的保障。但这不是爱情。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多少有才华的女子,多少雄心勃勃的女子,多少才智都不亚于男子的女子,却无法在正常渠道施展才华,她们不能参加科举,不能从军,不能出仕。她们所有的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只能寄托在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身上。

  当然,这些都是因为万恶的旧社会。现在大不一样了。

  1918年,农历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他的日本籍夫人诚子闻讯赶来,百般努力,与他见了最后一面。诚子叫:“叔同。”他答:“请叫我弘一”。诚子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他答道:“爱,就是慈悲。”

  这是另一种夫妻的告别。他不觅功名,了却尘缘,避世而去。在今天,这个社会大流动的时代,几乎每天都有夫妻告别,梦想沉沉浮浮,欲望浓浓淡淡。世上有很多类型的夫妻,有一种叫“贫贱夫妻百事哀”,无数夫妻不愿这样,要鱼跃龙门,要飞龙在天。

  在失去中收获,在收获中失去。这是一代人的精神煎熬。新疆作家刘亮程写过《一个人的村庄》,文字朴拙而悠远,其中写自己独自进城努力想把家搬到城市,某一天晚上,他回到久别的家中,“在这间卧室,这张铺满月光的床上,一个夜晚又一个夜晚,我的妻子在等我的时候独自睡着。谁会懂得,她一个晚上荒掉的,是我一生都收不回来的,无法补偿的。那些荒睡的夜晚将永远寂寞地空在她的一生里,空在我充满内疚的心中,成为我一个人的荒凉。”

  他的文字,一个一个打动人心:“我宁让土地荒弃十年,也不愿我心爱的妻子荒睡一晚。”因为,人无法忍受人的荒芜。

  人在荒芜,人心也在荒芜。但又能指责什么?悔教夫婿觅封侯?人生能有几回搏?还是描写弘一法师故事的电影《一轮明月》中有句台词好,那是印光法师对弘一法师说的四个字:“要惜福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