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 安信证券:如何在三板市场转折点之前布局

 大海冷菜 2015-06-30


市场低迷的时候,从来都是价值挖掘者布局的好时点。近日,新三板研究上布以重兵的安信证券研究所新三板研究团队负责人诸海滨在中期策略报告会上进行了一次含金量极高的演讲,给在当前新三板市场饱受迷茫和失望情绪困扰时,这次演讲的内容颇为“解渴”。

核心观点


目前新三板已经较创业板打了三折,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三季度末四季度交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系列会触发对新三板市场重新认识的重要性事件。

目前新三板只是二级市场冷下来,但融资市场还没有熄火。但相信到三季度的时候就很多定增就会大面积破发,会被迫进行延期或者向下调整价格。这种现象出来之后,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我们新三板的发行,这样的一个倒逼过程,会引发利好政策的出台。比如公募基金的入场。

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是否对新三板产生冲击?这种担心有点多余。因为二者的定位是非常不同的。

新三板的投资策略最核心的,是要找到能够成长为大树的名贵小树,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我演讲题目叫从小树到森林之路。打个比喻就好比新三板现在有企业2600多家,相当于种下了2600棵小树。最终这片小树是否最终能涨成一片森林,还需要经历一系列考验;另外如何选到最高最大那颗树,也需要我们具有一双慧眼。

对于新三板投资时机,我们认为最佳的投资买点应该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的某个时点,方向还是以成长思路选择那些符合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公司如核电、移动互联网、医药、工业4.0等。有一些公司目前二级市场已经具有安全边际了。


对于新三板企业的选择标准,我们认为有两个两层的选择:这2600棵小树其中有些可能只有筷子这么粗,有的可能已经有碗口粗,我想他们抵抗风雨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碰到风暴雷电,有多少树能活下来?这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新三板公司包罗万象,就类似种下树苗有很多品种,其中有不是太值钱的杨树,还有非常值钱的黄花梨,所以投资人要在新三板选股如同挑选小树,要找到属于自己投资的一个道路。


首先来讲讲现在的市场情况,对于最近的新三板市场大家很担心。新三板则出现了长时间的下跌。原因我们认为来自三方面。


第一个原因,新三板跟创业板最主要的差别不是在公司基本面上,在公司上我们看到我们新三板的很多公司的前景更好,但是它下跌了。最重要的原因是新三板的供应上非常大,今年已经上了1100多家企业,每个月近200家供应速度,之前看到了很好的信息类的企业标的很稀缺,如果放到主板上可能会有30到60亿的估值,但到新三板就很困难了。新三板的供应无期限,原来的标的转身一看有十几家同类企业在排队,稀缺大幅度下降,这个可能导致新三板估值结构和短期里面受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们认为是新三板在和主板之间的资金翘翘板效应。很明显4月份之后,新三板成交额就明显回落。这样的回落实际上有一个历史背景,比方说很多投资人及基金等机构都是二级市场也做、新三板也做。最明显的感触就是到4月份以后新三板的基金销售速度很明显的下来了。那么这个道理非常好理解,如果说在4月份发一个股票型基金的话,可能过了几天净值就涨了10%,以成本法计价的新三板基金净值却还在1块钱,这样的短期获利的差异导致新三板资金短期里面从三板市场流出,这可能是第二方面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政策上有很多降温的措施,另有很多政策预期没有如期到来:比如查一些操纵股价交易,以及大家所期待的竞价交易、分层等延后。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看未来的新三板?这市场会不会一直调整下去?另外说我们如果参与,买点在哪里?我个人得感觉买点应该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的时点,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的。

对于新三板来说,我碰到很多投资人,很多投资人会问新三板多少的估值是合理的?这个问题困扰每一个投了新三板和准备投新三板的人,新三板这个公司如果是TMT类公司,创业板上百倍,新三板只有几十倍,这个差在哪里?如果听过上午高博的对于AH估值差异的演讲,可能对估值结构体系有一定的理解。


影响新三板估值的因素,照我的看法来说大概就是三个:

第一个就是来自于流动性的折价。在新三板的成交金额只有6、7个亿,主板市场每天都是一万多亿,这种流动性差异导致风险的补偿就会很高,进而导致估值差异。

第二个来自于投资人群体的不同,现在投新三板的人要求净资产500万,他们是相对高端投资群体,和散户为主的主板市场有很大不同。投资人的结构不同,可能也会导致大家在节操上有一些差别,按照行话说就是风险偏好的不同。

第三个就是我刚才说到新股供应很大的一个结构差异。相对于主板来说,创业板同样估值差异很大,原因就是来自于主板实施的是审批制,IPO的供应是相对有限的。


顺着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今天我的报告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就是告诉大家新三板相对创业板的合理估值相对创业板的折价应该在多少?


首先看看流动性,流动性会导致在市场上的估值有多大的差异?首先,我们看看我们的B股市场,我们B股市场有很多同时有A股和B股的公司,A股交易非常活跃,B股非常小,我们把B股的公司,他的A股和B股价格中枢放到一起,我们会看到有一个中枢。虽然每一家企业有不同的区别,但从作为同股同权AB股,因为流动性折价导致估值的差异,目前B股大概是A股一半的价格会被认为是合理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流动性因素的折价。


第二,A股主要是个人散户为主体的比如中国大妈来投,新三板主要是高大上的500W以上的高净值人或机构来投,节操或风险偏好不一样,给的估值情况也不一样。我们看看H股和A股,同样面临投资人结构不同,H股主要是境外的投资机构,可能更高大上,海外的一些大的投行,这与A股相比两地的投资群体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看看H股和A股之间折价的情况,也会发现虽然每个公司会有千差万别的差异,但是他也有大概一个中枢,这个中枢大概就是围绕着四折到五折这样的差异,如果说同样的A股公司,在港股那边大概打五折的水平就是合理的,这是投资人不同导致估值的折价。


第三,我们新三板的供应非常快,创业板供应非常慢,导致供应增速的不同导致估值的差异。这边我们有一个案例,香港的创业板,也是在亚洲地区创业板的规模里面算比较大的,有两三百家企业。香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实施注册制的,公司的发行是不受限制的,有快速的配售制度,所以理论上香港的供应是无上限的。这张图是香港的创业板和香港估值的一个比值,下面是时间序列,从03年到15年经过12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两之间虽然比方说在中间经历了07年09年大的牛市的变化,但会发现这种成长性的投资是有一些溢价的,但一样有中枢,你会发现他的中枢是1。


所以反过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从四月份的调整到现在新三板市场的估值,从我们研究的角度,从市场投资人能够接受的角度,已经到了非常低谷的区域,合理的区域应该在折价相对于创业板30到40%这样的区间。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看法:我们认为新三板已经有了安全的边际。


其次,我们说估值便宜只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股票够便宜那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不代表一定会出现牛市。关键是要有一些导火索,或者是一些政策,或者是有一些我们说的充分的条件。我们认为在我们的三季度末四季度交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系列会触发对新三板市场重新认识的重要性事件:


第一个可能就是在于公募基金资产配置。们看到政策上一直在放风会推出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细则,公募基金现在只是通过基金的子公司或转户募集资金渠投新三板,这样的体量是有限的。我们测算了一下,按照公募基金的产品,大概1.7万亿,如果考虑到未来如果放松基金契约修改之后,公募基金可以拿到5%或者10%的资金去配制流动性比较好的新三板的品种的话,这个潜在的品种资金有多少大?如果以5%去算都将近有800亿的一个标准,如果按照10%的话将近1700亿,而我们新三板每天成交只有6亿左右,现在我们算过新三板所有可流通的市值可能不超过3000亿,实际上这3000里面作为高管来说是不可能去卖的,真正可以拿来卖的不会超过300亿,所以我们可以引进至少800-1700亿,我们相信对于新三板的空间一定是有的。


第二个条件说说最近可能困扰我们投资新三板的投资人,以及我们新三板企业的一个怪现状,就是定增破发。我们看到很多新三板的定增,比如20块钱定增的目前新三板的二级市场成交价格已经跌到了15块,这种情况还蛮多,这样的情况导致的原因就两个:第一个原因新三板火了以后,这批企业由于原先是做实业的,企业主对这个资本市场不了解,他认为一直会这么火,所以最近所要求定增市盈率明显抬升了,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从数据上看,进入到三月份之后,新三板递增的平均定增市盈率已经上升到33倍,5月份进一步上升到37倍这样的水平,而去年的时候只有20倍,去年8月份之前他是只有10到15倍。这样定增价格过高的情况是导致破发的因素。


第二个原因我们觉得主要是来自于最近的新三板市场指数下跌得比较快,导致市场价格的倒挂。

我们看这张图,从行业上我们发现资本是非常聪明的,定增破发的行业非常符合目前资本市场喜好和不喜好公司的行业的分布。

我认为定增破发的大面积会逐渐倒逼到这个市场。就跟我们买房子一样的,最先火的是这个房价,之后是房屋的成交量,成交量火了以后,投资商会加速买地,一级土地市场也会火。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地产市场资大幅下滑,政府就会出台刺激土地市场。

最近新三板市场下跌也是一样,目前新三板只是二级市场冷下来,但融资市场还没有熄火。但我相信到三季度的时候就很多定增就会大面积破发,会被迫进行延期或者向下调整价格。这种现象出来之后,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我们新三板的发行,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倒逼。

上周证监会发布会上,有人问新三板现在的形式怎么看?发言人说新三板的非券商做市商制度已经在研究,包括我们看领导出来频繁的讲话都是一种逆循环的体现,我们认为这样一个进程他是有时间顺序的,大概在三季度末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新三板政策红利或会加速释放。


第四个问题,大家很担心的,我相信就是包括在坐的新三板企业,包括投资人都有一个疑问,现在有一个非常火的名词,叫上交所新兴战略板,甚至深交所也搞一个创新板,他们这些出来对于我们新三板的企业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矛盾,我是这么看的,所有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一块,看似不相关的矛盾其实交织在一块,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因为我们新三板实施了注册制,而我们主板没有实施注册制。创业板爆涨,新三板不涨,很多原因都是注册制在作梗。

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是否对新三板产生冲击?我可以比较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种担心有点多余。

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我们可以看看新兴板的一个要求,认真看完新兴板的要求就会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它有到四套上市的标准,跟我们新三板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新三板实际上对利润和现金流是没有任何要求的,但新兴板他有四套标准,要不然收入、要不然净利润、要不是现金流、要不然权益的规模。我这边分别也做了一些适应公司的范围,比方说我又要考虑他的市值,又要考虑他的净利润,又要考虑他的收入,这样的公司有没有?有的,这些公司好像都是瞄着即将从美国回归的中国概念股。


所以我们新兴板的定位是瞄着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中概股回来。比方我们看乐视在中国A股市场是1200亿的市值,但在美国的优酷和土豆就没有这么高,大概只有300亿人民币,基本面差异没那么大,主要差异在估值。


所以我们说新兴市场板对新三板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甚至很小,因为它主要是为这些海外的这些中概股回归做铺垫的。目前我们看到一系列中概股回归的过程,大家觉得这个过程有多快呢?实际上这个过程, 我们说拆分一个结构,慢的话可能要一年,快的话也要三个月,这样的进程我们推测是在今年年底到明年1、2季度的一个势头。

另外一个我是认为新兴板对新三板的影响非常小,新兴板在定位上并不是像我们新三板敞开发行,他有数量限制,所以这也导致了不会有太多的本来上新三板的公司会被吸引到新兴板。同时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这样的中概股回归的过程会给我们新三板带来一些机会,因为注册制的实施是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去考虑我们的商业模式的话,我们很多公司是等不起排队这个时间的,这就导致我们新三板有一个资源前景扩大的情况。我们相信新三板很有可能也会接收到一批好的中概股公司,所以影响非常小,这是我们的第二部分一个结论。


第三部分就是到了干货阶段,作为投资人来说,或者作为上市公司来说,我们投资什么样的新三板企业?就是我们新三板的投资策略最核心的是要找到能够成长为大树的名贵小树,那么在这里面我们会发现新三板有自己的特色。新三板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行业,有做鸡毛蒜皮的行业的公司,也有做环卫的公司,也有做芯片,也有做军工的企业,应该说新三板真正的360行样样都有企业。


新三板总体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说非常小,这个小的话一个是体现在收入的规模上,第二个是体现在利润的规模上,方说我们现在的亏损公司是要占到新三板的14%,2600家公司里面可能有300-400家是亏本的,收益规模小于5亿元以下的高达59%,多数新三板企业就好比只有筷子一样粗细的小树苗,大风暴一来,可能有很多公司可能会死掉。所以新三板一定要抛弃主板市场的做法,不能以交易为目的。第二个话,新三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成长的特征非常明显,我们看到新三板目前的信息技术的产业的市值占到了26%,医药的产业占到21%,这样的特征跟我们美国的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结构是一致的,就说明我们这个新三板市场确实是有一些活力了,是承载着我们中国梦万众创业的市场,活力的一点。


然后我们也可以从一些数据上验证这些东西,比方说我们新三板高新企业的比例是非常高的,高新企业是交税比较少,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数据。另外新三板两端的企业非常多,一方面高速成长的企业非常多,另外一方面小微企业非常多。接下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新三板的投资不能够简单复制主板,也不能复制创业板,也不能复制海外板,因为我们新三板是既有筷子粗的小树苗,也有大树。

基于新三板两个特点,我们总结了三条的选股思路,第一条我们挑抗风险的树,至少树不能只有那么筷子那么粗,第二要挑高回报的树,我们是成长性的投资,并不是一味的交易。最重要一条我们要挑众人都来培土的树,大家都喜欢的树。


我们把不同的成长增速的公司和他的新三板的涨幅放在一张图上,我们很明确的看到新三板的投资人很聪明,给予不同成长的公司不同的资本回报,这也证明我们在新三板的投资一定要抓住成长的曲线.就跟买房一点,俗语说买房三要素,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所以买房其实就是一个要点,就是地段。反映到我们选新三板股票就是成长,成长,还是成长,所以一定要挑成长的企业。


对于已经投新三板的人我们要送上一份大礼,、目前我们已经有一批新三板做市企业,经过三四月份连续的调整,目前的估值中枢已经倾向于合理了,已经有安全边际。结合成长的角度,我们认为这批公司比首先拿这批公司可能比参与定增更划算,这些都是从我们研究的公司里面挑出来,既有安全边际,又有成长的公司,这里面有很多等会会发言的公司,并不是他们会发言我们才放上去,而是他们做得好才放上去。


还一点新三板跟主板不一样,新三板要做一些组合投资,因为每个公司都有看走眼或失败的概率,就像很多PE投资人分享的投资标准,你会发现同一类型的公司他们会投几个,这里面有一个概率,比方说打牌,五把牌里面可能会赢三把利润就是赚的。

首先,核电产业引发了大家对核电产业的一个关注,新三板所有的核电的产业都比主板更纯正。第二个就是TMT,我们认为TMT是整个新三板的皇冠上的明珠,这里面的公司有教育、金融、大数据、移动互联,有垂直网站的我们这边也列了一些,包括信息安全的,包括后面大数据的,互联网征信这些公司都非常好。第三个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他实际上横跨居民需求和IT这样的标准。第四个就是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工业4.0这里面有大量的企业也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我的发言。回过头来看2010年创业板市场刚上市,这是大概上市两年的一个图,我们会发现,并不像我们现在想象的创业板一上来就是一帆风顺的,那是有很多原因的。我们把创业板和新三板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相信或者可以展望,新三板的机会一定是两到三年在我们众多领域投资里面一定是比较大的一个机会,所以我们把这两张图放到一起,我们希望新三板未来是这样的走势。


(文中略有删改,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来源:新三板工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