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体力学研究做出奠基工作的陆士嘉教授也曾是普朗特的学生。或者说她的辈份比钱学森要高。 陆士嘉女士是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她亲自参加了北京航空学院的建立,曾经担任北航的副院长。1938年,她克服重重困难,进入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她想到祖国正在遭受日本轰炸,学航空将来能对祖国有贡献,便毅然选择了航空科学,并决心做普朗特教授的研究生。陆士嘉的考试成绩之好使普朗特深感意外,于是他破例地收了一名中国学生。陆士嘉成为普朗特正式接收的唯一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并且是一位女博士生,同时,也是这位著名教授的关门弟子。 陆士嘉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该校的空气动力研究所对中国留学生有种种苛刻的限制,尤其在实验技术方面对她更是严格保密,加上生活条件艰苦,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1942年,在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她曾先后到柏林高等工业学校任助教和在萨克逊堡造船厂的柏林设计研究部任研究工程师。1944年初,因该研究部被轰炸,她不得不离职。以后在导师普朗特的介绍下,又回到哥廷根大学工作。普朗特本想让她进空气动力研究所工作,但是该所负责人里格尔斯是个纳粹党员,他因陆士嘉坚决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而拒绝其进所工作。后来,陆士嘉只能在哥廷根大学内另辟一室,单独搞导师给她的课题,而且当时只让她解方程,并不让她了解方程的由来和作用,为此她愤然辞职返回祖国。 陆士嘉的丈夫张维同为留德学生,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在1935年北平官费留美考试拿了第二名,因为名额只有一个,所以只有第一名的钱学森获得奖学金去美。从这点上讲,陆士嘉也是和钱学森平辈的了。 陆士嘉留学德国期间,曾居住在哥廷根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教授家中。波尔为人正直,坚决反对纳粹。波尔曾把生平积蓄购置了0.75公斤铂。当时因战争动乱,他唯恐有失,在得知陆士嘉夫妇回国时,就托付她们带回中国帮助保存,以期有朝一日作为他儿子的生活费。波尔并郑重声明,由于时局和今后的遭遇都变化莫测,这些铂如有遗失绝不要求赔偿。陆士嘉夫妇深知波尔教授的为人,且感其托付之诚意,毅然承诺下来。由于中国与联邦德国长期未建交,通讯断绝,直至1958年民主德国德累斯顿高工霍夫曼教授来华访问,陆士嘉得悉他与波尔很熟悉且有来往,才请他将铂带给波尔教授。 虽然在亚琛读书时也经常接触到在那里进修的陆士嘉的女儿,但是当时我并不熟悉这些前辈,关于陆士嘉的信息,我也是后来才了解到。所以也没有从她那里知道更多老一辈科学家的轶事,多少有些可惜。 有一次,在帕萨迪纳的开会时,我借一位以前认识的在JPL工作的韩国人之便,参观了JPL里面,包括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俊工作过的实验室。这时的JPL已经不再是研究喷气推进器了,而是美国宇航局非载人航天项目的中心。走出JPL的大门,我感叹了一下,原来这就是咱们钱老当年红红火火过的地方,也是钱老最后无法重新回来的伤心之地呀。 作者:木辛 在 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