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黄帝内经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望湖楼上 2015-07-03

XJ】水热穴是指什么?水,即因肾肺功能失调引起的水代谢异常,也可称之为水病;热,则是因脏腑失调引起的热病,包括胸中、脾胃、四肢等热病;穴,就是治疗水病和热病的具体穴位。

 

精读黄帝内经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原文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浮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点评】本段主要解读肾肺功能失调引起的水病。

 

肾者,牝藏也牝[pìn],雌性,与牡(雄性)相对,泛指阴性,这里指肾为阴脏。

 

肾汗出逢于风,,被。此话意义,肾汗出来时,被风吹到。

 

客于玄府玄府,即汗毛孔。体表出汗的孔窍,因其细微不可见,故称玄府。

 

  ④ 名曰风水

 

  风水与肾风是同病而名异。风水是根据病因加主症命名的,肾风则是根据病位加病因命名的。

  阳水与阴水是一个总纲,按阴阳来区分各类水肿,风水作为一个病名,属于阳水范畴。皮水也是一个病名,由风水发展而来,是风水进一步向正水转化的中间类型,因还有热证及实证的一面,故皮水亦属阳水范畴。

  风水与肺胀两病皆有面肿,但有本质不同。肺胀以咳嗽、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日久,可以因咳喘而引起颜面浮肿,但其肿并非必具之症,病势偏于气。

  风水则是由外感而引发的颜面浮肿,临床表现上亦可有咳嗽等肺经症状,但以浮肿为主症,病势偏于水。

  风水的病因主要有外感、疮毒及肾虚三个方面。其机理主要为素体肾虚,因外感风邪或疮毒侵袭人体,而至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引起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发为水肿。

  无论风寒、风热、风湿伤及人体,引动内湿而至表邪不解,水湿郁遏,必然蕴而化热。后期则表现为湿邪留恋,真阴受损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少阴为什么主肾?肾又为什么主水?

 

岐伯回答说:肾属于至阴之脏,至阴属水,所以肾是主水的脏器。肺属于太阴。肾脉属于少阴,是旺于冬令的经脉。所以水之根本在肾,水之标末在肺,肺肾两脏都能积聚水液而为病。

 

黄帝又问道:肾为什么能积聚水液而生病?

 

岐伯说:肾是胃的关门,关门不通畅,水液就要停相聚而生病了。其水液在人体上下泛溢于皮肤,所以形成浮肿。浮肿的成因,就是水液积聚而生的病。

 

黄帝又问道:各种水病都是由于肾而生成的吗?

 

岐伯说:肾脏在下属阴。凡是由下而上蒸腾的地方都属于肾,因气化而生成的水液,所以叫做"至阴”。呈勇力而劳动(或房劳)太过,则汗出于肾;肾汗出时被风吹到,风邪从开泄之腠理侵入,汗孔骤闭,汗出不尽,向内不能入于脏腑,向外也不得排泄于皮肤,于是逗留在玄府之中,皮肤之内,最后形成浮肿病。此病之本在于肾,病名叫"风水”。所谓玄府,就是汗孔。

原文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

 

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浮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点评】此段重点说明肾肺引起的水病的不同表现。


此肾之街也肾之街,人体部位名。指足少阴肾经行经的道路,位于伏兔穴上方。《素问·水热穴论》:"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王冰注:"街,谓道也。腹部正俞凡有五行,侠脐两傍则肾脏足少阴脉及冲脉气所发,次两傍则胃府足阳明脉气所发,此四行穴则伏兔之上也。”

 

②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

,分别;

,被

相输,相互输送(病气)

俱受,都受到(影响)

,原因

,是

此话意为,肺肾两脏分别被水病而相互输送、影响的原因,是因为水气停留引起的。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治疗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它们属哪脏所主?

 

岐伯说:肾俞五十七个穴位,是阴气所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从此出入的地方。尻骨之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这些是肾俞穴。所以水病表现在下部则为浮肿、腹部胀大,表现在上部为呼吸喘急、不能平卧,这是肺与肾标本同病。所以肺病表现为呼吸喘急,肾病表现为水肿,肺病还表现为气逆,不得平卧;肺病与肾病的表现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间相互输应、相互影响着。之所以肺肾都发生了病变,是由于水气停留于两脏的缘故伏兔上方各有两行,每行五个穴位,这里是肾气循行的重要道路和肝脾经交结在脚上。足内踝上方各有一行,每行六个穴位,这是肾的经脉下行于脚的部分,名叫太冲。以上共五十七个穴位,都隐藏在人体下部或较、深部的脉络之中,也是水液容易停聚的地方。

原文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

 

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

 

帝曰:秋取经俞,何也?

 

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写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

 

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荣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点评】阐述四季针刺法。


冬取井荥,春不鼽衄

鼽衄[qiú],病名,指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的病证。《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王冰注:"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

井为木也,荥为火也。冬合之时取井荥者,冬阴气盛,逆取其春井,泻阴邪也;逆取其夏荥,补其阳也。故冬无伤寒,春不鼽衄也。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春天针刺,取络脉分肉之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春天木气开始当令,在人体,肝气开始发生;肝气的特性是急躁,如变动的风一样很迅疾,但是肝的经脉往往藏于深部,而风刚赶发生,尚不太剧烈,不能深入经脉,所以只要浅刺络脉分肉之间就行了。

 

黄帝问道:夏天针刺,取盛经分腠之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夏天火气开始当令,心气开始生长壮大;如果脉形瘦小而搏动气势较弱,是阳气充裕流溢于体表,热气熏蒸于分肉腠理,向内影响于经脉,所以针刺应当取盛经分腠。针刺不要过深只要透过皮肤而病就可痊愈,是因为邪气居于浅表部位的缘故。所谓盛经,是指丰满充足的阳脉。

 

黄帝问道:秋天针刺,要取经穴和输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秋气开始当令肺气开始收敛肃杀,金气渐旺逐步盛过衰退的火气,阳气在经脉的合穴,阴气初生,遇湿邪侵犯人体,但由于阴气未至太盛,不能助湿邪深入,所以针刺取经的"输”穴以泻阴湿之邪,取阳经的"合”穴以泻阳热之邪。由于阳气开始衰退而阴气未至太盛,所以不取"经”穴而取"合”穴。

 

黄帝说:冬天针刺,要取"井”穴和"荥”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冬天水气开始当令,肾气开始闭藏,阳气已经衰少,阴气更加坚盛,太阳之气浮沉于下,阳脉也相随沉伏,所以针刺要取阳经的"井”穴以抑降其阴逆之气,取阴经的"输”穴以充实不足之阳气。因此说:"冬取井荥,春不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处,因闻其意。

 

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也;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

 

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点评

 

未能领别其处

,领会

,辨别

 

因闻其处

,因此,(下同)

 

以越诸阳之热逆也

,消散:"精神劳则~”。此处为泻之意。

 

  皆热之左右也

  之,

左右,把控、支配、操纵之意。这处可翻译为治疗。

 

整段翻译

 

黄帝道:先生说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我已经知道其大概,但还不知道这些俞穴的部位,因此,请告诉我它们的部位,并说明这些俞穴在治疗上的作用。

 

岐伯说:头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能泄越诸阳经上逆的热邪。大杼膺俞缺盆、背俞这八个穴位,可以泻除胸中的热邪。气街、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这八个穴位,可以泻出胃中的热邪。云门肩髃委中、髓空这八个穴位,可以泻出四肢的热邪。以上共五十九个穴位,都在治疗热病的俞穴。

 

黄帝说:人感受了寒邪反而会传变为热病,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寒气盛极,就会郁而发热。

本篇探讨的主要是水病和热病的诊治方法。确切地说,大部分篇幅讲的都是水病的处理方法。

 

水病,在本篇中,主要涉及了两个脏器,肾和肺。通常情况下,肾出了问题,是下肢水肿,而肺出了问题是喘。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工作一天了,到下班时小腿都会肿,一按一个坑。此时,把腿放高点,过一会儿,水肿情况就会好转,那这是肾出了问题了吗?可很多人去检查,肾并没有出问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父亲是2010年4月16日去世的,享年85岁。他最后的死因是心衰。去世时,不仅是下肢水肿,到最后,手、脸也都肿了,并且总是不停地喘。(详见:http://www./doc_1636-1.aspx

 

他从40多岁起患有高血压病,从此不停地吃药来维持。在其去世前十年,我就注意到他的脚就开始水肿了,当时认为可能是降压药引起的,通过更换降压药,有时能够缓解。

 

慢慢的,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发展成肾功能不全,进而肌酐值很高。再后来,当其吃不下东西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其血色素仅4克,并开始喘。

 

最后住院时,医生不停地给其输血来提升血色素,为了去除水肿,就不停地用得尿剂,其症状暂时能够缓解。但医生告诉我说,老爸已经出现心衰了。她向我解释说,别人的心脏是一个泵,能不停地收缩将血液循环带动起来,而老爸的心脏则是一个大管子,几乎起不到一个泵的收缩功能,因而才会出现全身的水肿。她说,心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大管子,而不是一个泵,主要是其长达40年服降压药的结果。降压药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总扩张,最后血管就没弹性了,就像皮筋一样。

 

因此,当一个人出现慢性水肿时,不仅要考虑到肾和肺的问题,还要考虑心脏的问题,当心功能失调时,全身的水液都无法带动起来,水肿就会发生在各个部位,尤其是在离心脏最远的肢体的远端。

 

还是那句话,不要到病已成才治之,做好保健,定期疏通经络,将身体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才是上医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